银叶巴豆
本内容旨在为您提供一份详尽的关于银叶巴豆的概览。银叶巴豆又名芽扎乱,归类于傣药,为大戟科植物银叶巴豆的根和叶,可清火解毒,杀虫止痒,消肿止痛,敛水止泻。
此外,还有更多关于银叶巴豆的基本信息,如基本信息、基原信息、现代研究...... 助您快速且全面地了解该药品。
- 音译名: 芽扎乱
- 分类: 傣药
基本信息
- 中药名: 银叶巴豆
- 类别: 傣药
- 民族药名: 芽扎乱
- 民族药名出处: 《西双版纳傣药志》
- 药材来源: 为大戟科植物银叶巴豆的根和叶。
- 出处: 《中华本草》傣药卷
- 功效: 清火解毒,杀虫止痒,消肿止痛,敛水止泻。
- 主治: 主治“说凤令兰”(口舌生疮),“拢习哈习毫”(癣),“拢梅兰申”(风寒湿痹证,肢体关节酸痛,屈伸不利),“阻伤”(跌打损伤),“接短鲁短,列哈”(腹痛腹泻,呕吐)。
基原信息
- 来源生物拉丁名: Croton cascarilloides Raeusch.
- 药物分类: 植物药
- 来源生物形态: 银叶巴豆 Croton cascarillvides Raeusch. 小灌木,高1~2m。茎圆柱形,新生枝、叶、叶柄、花序均被银白色鳞腺,鳞腺圆形,枝条具粗皱纹。叶互生;薄革质,披针形、倒披针形或椭圆形,长约12cm,宽约6cm,顶端短尖、渐尖,基部钝或微心形,全缘,叶面绿色,鳞腺早落;叶背银白色,叶片基部有2枚盘状腺体; 叶柄长1.5~3cm;托叶钻形,早落。穗状花序顶生,总梗长1~4cm;苞片早落;雄花淡黄色,具短柄,花萼裂片卵形,花瓣倒卵形,长约2mm,花萼、花瓣均具白色缘毛;雄蕊多数,15~20枚,花丝下部被白色长柔毛;雌花子房和花柱密被鳞腺,花柱4~8裂,裂片丝状。蒴果球形。种子椭圆状,长约4mm。花期几全年。
- 来源生物资源分布: 生于海拔500m以下河谷或海边灌木丛中或疏林中。分布于台湾、福建、广东、海南、广西及云南等地。
- 栽培与养殖: /
- 代用药: /
- 采收加工: 全年可采,洗净用鲜品。
- 炮制方法: /
- 性状鉴别: /
- 显微鉴别: /
- 理化鉴别: /
药物运用
现代研究
- 化学成分: /
- 药理作用: /
- 参考文献: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