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叶五加
本内容旨在为您提供一份详尽的关于三叶五加的概览。三叶五加又名当该,归类于傣药,为五加科植物白筋的根、全株或叶,可清火解毒,消肿止痛,除风刮湿。
此外,还有更多关于三叶五加的基本信息,如基本信息、基原信息、药物运用...... 助您快速且全面地了解该药品。
- 音译名: 当该
- 分类: 傣药
基本信息
- 中药名: 三叶五加
- 类别: 傣药
- 民族药名: 当该
- 民族药名出处: 《西双版纳傣药志》
- 药材来源: 为五加科植物白筋的根、全株或叶。
- 出处: 《中华本草》傣药卷
- 功效: 清火解毒,消肿止痛,除风刮湿。
- 主治: 主治“拢沙龙接火”(咽喉肿痛),“拢达儿”(腮腺、颌下淋巴结肿痛),“斤嘎兰,冒米想”(肌肉麻木,乏力)。
基原信息
- 来源生物拉丁名: Acanthopanax trifoliatus (L. ) Merr.
- 药物分类: 植物药
- 来源生物形态: 白筋 Acanthopanax trifoliatus(L.) Merr.又名:掌鹅竻、白竻花、苦刺、倒钩刺、三叶刺、臭刺、三爪风、白刺藤、刺藤鸟、山花莲、五虎刺、三股风、红芦刺、三花眉《全国中草药汇编》。 蔓性灌木,高1~7m,树皮灰白色,枝条具皮孔,有刺。三出复叶互生;叶柄长2~6cm,常有刺;小叶通常3片,少有5片,纸质,有短柄;小叶片长卵形成长椭圆形,长4~8cm,宽2.5~4.5cm,先端急尖,基部楔形,边缘有锯齿。个形花序顶生,常3~10个聚合成总状花序或复伞形花序,单生者少;花萼具5小齿,无毛,长约1.5mm;花瓣5片,白色带浅黄色,三角形,长约2mm;雄蕊5;雌蕊单一,子房下位,2室,花柱2,中部以下合生。果球形,稍倾向压扁,长3~4mm,黑色。花期7~8月,果期11~12月。
- 来源生物资源分布: 生于海拔700~3200m的林缘灌木丛中。分布于我国中部、南部和西南部各地。
- 栽培与养殖: /
- 代用药: /
- 采收加工: 根和全株四时可采,晒干备用;叶夏、秋季采收,鲜用或明于用。
- 炮制方法: /
- 性状鉴别: /
- 显微鉴别: /
- 理化鉴别: /
药物运用
现代研究
- 化学成分: 叶含3α,lla-二羟基一20(29)一羽扇烯一28一酸[α,lla-dihydroxylup-20(29)-en-28-oic acid],3α,llα,23一三羟基一20(29)一羽扇烯一28一酸[3α,11α,23-trihydroxylup-20(29)-en-28-oic acidj[1],24-去甲一3α,11α一二羟基一20(29)一羽扇烯一28一酸24-no,3α,lla-dihydroxyluP-20(29)-en-28-oic acid],24一去甲一lla一羟基3一氧代一20(29)一羽扇烯一28一酸[24-nor-llα-hydroxy-3-oxo-lup-20(29)-en28-oic acid〕[2],3α,llα一二羟基一23-氧 代一20(29)一羽扇烯一28一酸[3α,11α-dihydroxy-23-oxo-lup-20(29)-en-28-oic acid][3],石吊兰素(nevadensin),贝壳杉烯酸(kaur-16-en-19-oic acid),蒲公英赛醇(taraxerol)及其乙酸酯(taraxerol ace-tate acid ester)[4],β-谷甾醇(β-sitosterol),三十烷醇(triaconta-nol),三十二一烷醇(dotriacontanol)和。三十一烷(hentriacon-tane)[5]等。 茎中含五十五烷酸(pentadecanoic acid),棕榈酸(palmiticacid),十七烷酸(margaric acid),硬脂酸(stearic acid),花生酸(arachidic acid),谷甾醇(sitosterol),豆甾醇(stigmasterol)及其葡萄糖苷[6]。
- 药理作用: /
- 参考文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