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叶木鳖子
本内容旨在为您提供一份详尽的关于大叶木鳖子的概览。大叶木鳖子又名麻西嘎,归类于傣药,为葫芦科植物木鳖子的藤茎、根、种子和果实,可利水消肿,杀虫止痒,镇静安神。
此外,还有更多关于大叶木鳖子的基本信息,如基本信息、基原信息、现代研究...... 助您快速且全面地了解该药品。
- 音译名: 麻西嘎
- 分类: 傣药
基本信息
- 中药名: 大叶木鳖子
- 类别: 傣药
- 民族药名: 麻西嘎
- 民族药名出处: 《西双版纳傣药志》
- 药材来源: 为葫芦科植物木鳖子的藤茎、根、种子和果实。
- 出处: 《中华本草》傣药卷
- 功效: 利水消肿,杀虫止痒,镇静安神。
- 主治: 主治“规泵”(水肿),“拢习哈习毫”(癣),“害埋拢很”(高热惊厥),“拢麻想多烘”(皮肤红疹瘙痒)。
基原信息
- 来源生物拉丁名: Momordica cochinchinensis ( Lour. )
- 药物分类: 植物药
- 来源生物形态: 木鳖子 Momordica cochinchinensis(Lour.)Spreng. 攀缘大藤本。具块状根。茎圆柱形,有纵棱条。叶互生,叶柄在基部或中部有2~4个腺体;叶片卵状心形,长、宽均10~20cm,3~5中裂或不分裂,先端渐尖,基部心形,边缘波状,炳长4~5cm,卷须腋生,不分枝,螺旋扭曲。花腋生,雌雄异株;雄花单生于叶腋或有时3~4朵着生在极短的总状花序梗轴上,若单生时花梗达12cm,顶端生一大苞片,兜状;花萼筒漏斗状,花冠黄色,基部有齿状黄色腺体,雄蕊3,2枚2室,1枚1室,药室1回折曲;雌花单生于叶腋,苞片兜状,子房密生刺状毛。果卵圆形,表面有肉刺。种子扁圆形,棕黑色,有花纹,具棱角。花期4~5月,果期7~8月。
- 来源生物资源分布: 多生于海拔100~2000m的土层深厚处,庭院有栽培。分布于华东、华南、西南及台湾、湖南和西藏。
- 栽培与养殖: /
- 代用药: /
- 采收加工: 用鲜品,秋季果熟时采摘,剖开取种子,除鲜用外可晒干备用。藤茎及根全年可采。
- 炮制方法: /
- 性状鉴别: 性状鉴别 种子呈扁平圆板状或略呈三角状,两侧多少不对称,中间稍隆起或微凹下,长2~4cm,宽1.5~3.5cm,厚约5mm。表面灰棕色至棕黑色,粗糙,有凹陷的网状花纹或仅有细皱纹。周边有十数个排列不规则的粗齿,有时波状,种脐端稍窄缩,端处近长方形。外壳质硬而脆,内种皮甚薄,其内为2片肥大子叶,黄白色,富油质。有特殊的油腻气,味苦。
- 显微鉴别: /
- 理化鉴别: 理化鉴别(1)取本品粗粉2s,加乙醚20ml,温浸30min,滤过。取醚液2ml,置玻璃皿中,挥去乙醚,残渣加无水硫酸钠少量,直接加热,产生气泡及具刺激性的浓白色气体。(检查油脂) (2)取本品粗粉2g,加水20ml,置水浴中加热30min,滤过。取滤液2ml,置带塞试管中,密塞,用力振摇lmin,发生大量泡沫,10min内不消失。(检查三萜皂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