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面果
本内容旨在为您提供一份详尽的关于人面果的概览。人面果又名锅麻拉,归类于傣药,为藤黄科植物大叶藤黄茎、叶的浆汁,或茎皮,或种子,可驱虫,清火退热,解食物中毒。
此外,还有更多关于人面果的基本信息,如基本信息、基原信息、药物运用...... 助您快速且全面地了解该药品。
- 音译名: 锅麻拉
- 分类: 傣药
基本信息
- 中药名: 人面果
- 类别: 傣药
- 民族药名: 锅麻拉
- 民族药名出处: 《西双版纳傣药志》
- 药材来源: 为藤黄科植物大叶藤黄茎、叶的浆汁,或茎皮,或种子。
- 出处: 《中华本草》傣药卷
- 功效: 驱虫,清火退热,解食物中毒。
- 主治: 主治“答爹毫郎”(蚂蟥入鼻),“害埋拢很”(高热惊厥),“斤档斤匹,习哈,贺办答来”(食物中毒,腹泻呕吐,头昏目眩)。
基原信息
- 来源生物拉丁名: Garcinia xanthochymus Hook. f. ex T. Anders.
- 药物分类: 植物药
- 来源生物形态: 大叶藤黄 Garcinia xanthochymus Hook.f.exT.Antlers.又名:岭南倒捻子《中国树木分类学》,香港倒捻子《拉汉种子植物名称》,歪脖子果(云南思茅),郭满大、郭埋拉(西双版纳傣语)。 乔木,高10~20m,胸径45cm。树皮灰色;小技对生,褐色。叶厚革质,椭圆形或长椭圆形,长20~30cm,宽7~11cm,两面无毛,有光泽,全缘,中脉在下面凸起;叶柄长约2.5cm,干时有角棱及横皱纹,基部略抱茎。聚伞花序腋生;花两性,5数;萼片5;花瓣5;雄蕊多数,合生成束;子房1室,柱头膨大,无花柱。浆果圆球形,直径达5cm。
- 来源生物资源分布: 生于海拔100~1000m的沟谷、丘陵地潮湿的密林中。云南南部和西南部及广西南部有分布,广东有引种栽培。
- 栽培与养殖: /
- 代用药: /
- 采收加工: 秋季采果实取种子,茎、叶浆汁及茎皮。全年可采,随用随采。
- 炮制方法: /
- 性状鉴别: /
- 显微鉴别: /
- 理化鉴别: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