胆矾
本内容旨在为您提供一份详尽的关于胆矾的概览。胆矾又名百完,归类于藏药,为硫酸盐类胆矾族矿物胆矾,可散瘀、解毒、催吐、杀虫、敛疮之效。外用治口病、癣、疱疹、眼病;可作防腐剂。
此外,还有更多关于胆矾的基本信息,如基原信息、药物运用、现代研究...... 助您快速且全面地了解该药品。
- 音译名: 百完
- 分类: 藏药
基本信息
- 中药名: 胆矾
- 类别: 藏药
- 民族药名: 百完
- 民族药名出处: /
- 药材来源: 为硫酸盐类胆矾族矿物胆矾。
- 出处: /
- 功效: 散瘀、解毒、催吐、杀虫、敛疮之效。外用治口病、癣、疱疹、眼病;可作防腐剂。
- 主治: 能治疖痈,破痞瘤,去肿障翳。内服作催吐药,身体虚弱者忌用。
基原信息
- 来源生物拉丁名: Chalcanthitum.
- 药物分类: 矿物药
- 来源生物形态: /
- 来源生物资源分布: 由含铜硫化物氧化分解而成。由于易溶解,只见于干燥地区的含铜硫化物矿床氧化带中。产于西藏、青海、云南、甘肃、陕西、山东、江西、广东等省区。
- 栽培与养殖: /
- 代用药: /
- 采收加工: 由铜矿中挖得,选择蓝色透明的结晶,除去杂石泥沙。一般多研末生用,也可煅后捣碎用。
- 炮制方法: 本品可人工制造,其方法如下:将蒸发器置砂锅上,盛入蒸馏水及粗制硫酸液,使之混合,然后投入铜屑,加热使其完全溶解,并驱除无水亚硫酸气,加热至干燥为止,稍冷,再加蒸馏水溶解,过滤,浓缩,放冷,即析出深蓝色透明柱状结晶。Cu+2H(2)SO(4)- →CuSO(4)+SO(2)↑+2H(2)O
- 性状鉴别: 性状鉴别:本品属三斜晶系。呈板状或短柱状,但不常见。集合体呈钟乳状、肾状或粒状。天蓝色、蓝色,有时微呈浅绿色。具玻璃光泽。半透明至透明,性极脆,硬度2.5。密度2.1~2.3。解理沿板状面不完全。具壳状断口。易风化。无臭,味涩,能令人作呕。以块大、深蓝色、透明、无杂质者为佳。
- 显微鉴别: /
- 理化鉴别: 理化鉴别:本品易溶于水、甘油,不溶于乙醇。 (1)水溶液显铜盐及硫酸盐的各种特殊反应。 (2)本品在闭塞管中加热,放出结晶水,变成白色粉末,产生二氧化硫气体。
药物运用
- 性味归经: 味酸、咸,性温。
- 用法用量: 常配方用,3~6g。
- 考证: 据《晶珠本草》记述:胆矾除疖痈,破痞瘤,去翳障。让钧多吉说:“三种矾(黄矾、黑矾、胆矾)可治珍宝毒和口腔病。珍宝毒等可内服黄矾和黑矾,外涂胆矾。口腔病可用三矾含漱。治疗口病、癣、疱疹、眼病用胆矾。”本品天然岩生者产自印度,加工品印度、汉地、藏区皆产。天然品质佳,加工品质次。天然胆矾,表面微有石脂;加工胆矾为松石色,表面有粉末和磨研的痕迹,没有晶石光泽。加工胆矾中,用硇砂炮制的粗糙,用酸奶、紫铜和白矾炮制的光滑细腻。
- 制剂: /
- 选方: 方一:水银、红信石、巴豆、胆矾各等分。调为糊状,在鸠尾下一寸处涂之。治疱疹及瘙痒等皮肤病。 方二:石灰华、红花、丁香、肉豆蔻、小豆蔻、草果、宽筋藤、胆矾炭。白糖调和为散,骨汤送服。可清除成熟后的风瘟。 方三:余甘子、白檀香、冰片、胆矾。白糖调和,经常服用。可清除瘟病余热。 方四:山龙胆花、麻花艽花、翼首花、贝齿灰、胆矾、丁香配和。主治喉部阻塞和食管拧结症。
- 注意事项: /
现代研究
- 化学成分: /
- 药理作用: 1.腐蚀作用:能与蛋白质结合生成不溶性的蛋白质化合物而沉淀。其浓溶液对局部粘膜具有腐蚀作用。稀溶液则有收敛制秘作用。 2.催吐作用:内服后能刺激胃壁感觉神经,反射至延髓呕吐中枢,引起反射性呕吐。
- 参考文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