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骨
本内容旨在为您提供一份详尽的关于龙骨的概览。龙骨又名周热,归类于藏药,本品以古代哺乳类动物化石入药,可止痛,愈疮,续骨。
此外,还有更多关于龙骨的基本信息,如基本信息、药物运用、现代研究...... 助您快速且全面地了解该药品。
- 音译名: 周热
- 分类: 藏药
基本信息
- 中药名: 龙骨
- 类别: 藏药
- 民族药名: 周热
- 民族药名出处: /
- 药材来源: 本品以古代哺乳类动物化石入药。
- 出处: /
- 功效: 止痛,愈疮,续骨。
- 主治: 治骨折、疮疡、脑刺痛、瘿瘤、狂犬病。
基原信息
- 来源生物拉丁名: /
- 药物分类: 矿物药
- 来源生物形态: 本品为中生代和新生代的动物,属脊椎动物亚门,哺乳纲,主要为哺乳动物,如象、犀牛、三趾马、骆驼、羚羊等的骨骼化石,是陆相大型动物群。
- 来源生物资源分布: 生活在温暖环境中。主要产于第三纪沉积岩(泥质岩、粉砂岩)及第四沉积物中。经地壳活动,与砂、泥质混合堆团,结成化石或岩层。主产于西藏、青海、甘肃、陕西、河南、河北、内蒙古、山西、吉林等省区。
- 栽培与养殖: /
- 代用药: 龙骨与磷灰石、方解石的鉴别要点如下: 磷灰石:Ca(5)(PO(4))(2)(OH、F、Cl)六方晶系隐晶质,依古生物骨骼结构产出,又称磷钙石。疏松集合体中或有晶形为小棒状的磷灰石,灰白色,略带油脂状的土状光泽或似瓷状光泽。硬度3。 方解石:呈粒伏,与雏晶磷灰石一起填充在骨骼的中空部位。含量约1%。
- 采收加工: 采得后,尽快刷去泥土,用纸糊上,避免刚出土的龙骨风化后变成碎块。
- 炮制方法: 龙骨为中医常用药材,其加工方法供参考。 生用尤骨:刷净泥土,打碎,即可入药。 煅龙骨:取洁净的龙骨放在无烟火炉上或置适宜的容器内,用无烟武火加热煅至红透,放凉取出,捣碎备用。
- 性状鉴别: 性状鉴别:1.龙骨:呈骨骼状或已破碎呈不规则的块状;大小不一,表面黄白色、灰色或浅棕色,较平滑,有的具纹理或裂隙,或具棕色条纹和斑点。质硬,断面不平坦,色白,细腻如粉质,在关节处有多数蜂窝状小孔。吸湿性亦强。气味均无,以质硬,色白,吸湿力强,以舌舐之吸力大者为佳。无吸舌力和无吸湿性者不可供药用。 2.五花龙骨:呈不规则块状,大小不一,亦可见圆柱状或破开的圆柱状;长短不一,直径6~25cm。全体呈淡灰色或淡黄白色,夹有蓝灰色及红棕色的花纹,可见层状结构,质脆,体较轻,易剥落而散碎。吸湿力很强,以舌舐之有吸力,气味均无。以体轻,质脆,分层,有蓝灰、红、棕色的花纹,吸湿力强者为佳。在龙骨中,以五花龙骨优于龙骨。
- 显微鉴别: /
- 理化鉴别: /
药物运用
- 性味归经: 味涩,性温。 《新编藏医学》:味涩,性温。
- 用法用量: 常配方用,9~15g。
- 考证: 《晶珠本草》记载:周热愈疮疡,散瘿瘤。本品为地下的、大小不一的、灰白色的、粘舌而硬的、胫骨石化为晶的、形状多种的骨骼,有的状如食肉动物的犬齿,有的状如鹿角,背柱很长,尾骨细小,这为正品。多与其他动物骨骼相混淆。 龙骨,据调查,各地藏医主要使用古象和恐龙的化石,目前也有使用市售者,为多种古代哺乳动物的化石。
- 制剂: /
- 选方: 龙骨、青藏虎耳草、藏红花、裸茎金腰子、狗舌草、铁棒锤叶、唐古特茛菪、熊胆、赤石脂、波棱瓜子、石榴、冬葵子、唐古特青兰、苔藓、螃蟹壳、海金砂、芫荽子、刺蒺黎、蜗牛壳、猫头鹰毛(炭)、西伯利亚蓼子各等量,唐古特马尿泡子、硇砂少许。共研为细粉,日服2 次,每次15g,温开水冲服。治水肿,利尿。
- 注意事项: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