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柿
本内容旨在为您提供一份详尽的关于野柿的概览。野柿又名麻禾藤,归类于傣药,为柿科植物野柿的根、枝和叶,可调理四塔,补土健看,清火解毒。
此外,还有更多关于野柿的基本信息,如基本信息、基原信息、药物运用...... 助您快速且全面地了解该药品。
- 音译名: 麻禾藤
- 分类: 傣药
基本信息
- 中药名: 野柿
- 类别: 傣药
- 民族药名: 麻禾藤
- 民族药名出处: 《西双版纳傣药志》
- 药材来源: 为柿科植物野柿的根、枝和叶。
- 出处: 《中华本草》傣药卷
- 功效: 调理四塔,补土健看,清火解毒。
- 主治: 主治“冒米想,冒开亚毫”(乏力,不思饮食),“多温多约,揪涛”(体弱多病,早衰),“拢案答勒”(黄疸),“菲埋喃皇罗”(水火烫伤)。
基原信息
- 来源生物拉丁名: Diospyros kaki Thunb. var. sylvestris Makino
- 药物分类: 植物药
- 来源生物形态: 野柿 Diospyros kaki Thunb.var.sylvestrisMakino 落叶乔木,高达15m。树冠圆形,树皮暗灰色,鳞片状开裂。单叶互生,叶柄长1~1.5cm,有毛;叶片椭圆状卵形至长圆状卵形或倒卵形,长6~18cm,宽3~9cm,先端短尖,基部宽楔形或近圆形,全缘,上部深绿色,有光泽,下面淡绿色,有褐色柔毛。花白黄色,单性或杂性,雌雄异林或同株,花冠钟状有毛,4裂;雄花每1~3朵集生,长约1cm,雌花单生叶腋,长1.5~1.8cm,花萼在果实成熟时增大,退化雄蕊8。浆果卵圆形或扁球形,直径3.5~8cm,橙黄色或鲜黄色,基部有宿存萼。花期5~6月,果期9~10月。
- 来源生物资源分布: 生于海拔200~2300m的次生林书。我国长江流域以市有分布。
- 栽培与养殖: /
- 代用药: /
- 采收加工: 全年可采,晒干备用。
- 炮制方法: /
- 性状鉴别: /
- 显微鉴别: /
- 理化鉴别: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