赪桐
本内容旨在为您提供一份详尽的关于赪桐的概览。赪桐又名宾亮,归类于傣药,为马鞭草科植物赪桐的根和叶,可清火解毒,凉血止血,通乳下乳,调经止痛,提气固脱,强筋壮骨。
此外,还有更多关于赪桐的基本信息,如基本信息、药物运用、现代研究...... 助您快速且全面地了解该药品。
- 音译名: 宾亮
- 分类: 傣药
基本信息
基原信息
- 来源生物拉丁名: Clerodendrum japonicum (Thumb.) Sweet
- 药物分类: 植物药
- 来源生物形态: 赪桐 Clerodendrum japonucyn(Thunb.)Sweet 又名;朱桐、红池木、红虫木、大将军、真珠梧桐《中药大辞典》。 落叶灌木,高1~4m。茎粗糙,少分枝,幼枝具四棱。叶交互对生,薄革质,具长柄,叶柄有柔毛;叶片心形或卵圆形,长8~35cm,宽6~40cm,先端短尖,基部心形,边缘具疏齿,上面被疏毛,下面密布细小黄色鳞片状腺体。二歧聚伞花序组成顶生、大而开展的圆锥花序,小花便长1~5cm;苞片叶状,卵形,淡红色;花萼钟状锥形。淡红色;花冠高脚碟状,鲜红色,先端5裂,裂片不整齐;雄蕊4个,二强;雌蕊1,长为雄蕊的两倍,先端2裂,花柱细长,子房为不完全的4室。核果近球形,熟时蓝黑色,外包以红色宿萼。花、果期5~11月。
- 来源生物资源分布: 生于海拔100~1600m的路边灌丛、疏林绿灌丛中。分布于华乐、华南、西南及台湾各地。
- 栽培与养殖: /
- 代用药: /
- 采收加工: 全年时采,洗净切碎,晒干备用,或用鲜品。
- 炮制方法: /
- 性状鉴别: /
- 显微鉴别: /
- 理化鉴别: /
药物运用
- 性味归经: 味甜,性平。入四塔。
-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根15~30g;泡酒,适量。外用:鲜叶适量,切碎炒热坐于药上;根适量,捣汁涂于患处。
- 考证: /
- 制剂: /
- 选方: 1.治“拢牛”,“罕该泵”,“拢蒙沙嘿”赪桐根20g。煎汤,加蜂蜜兑服。 2.治“接儿”赪桐根15g,使君子根10g,红花丹10g,朱槿根15g,大血藤10g。煎汤内服。 3.治“纳勒冒沙么”赪桐根15g,小红蒜15g,使君子根10g。煎汤内服。(1~3方出自景洪市名傣医康郎仑验方) 4.治“纳勒来”赪桐根20g,煎汤内服。 5.治“混趟,晒滚缅”赫桐鲜叶适量,切碎炒热,置乌龟壳中坐浴。(4、5方出自西双版纳州傣医院傣医康郎香验方) 6.治“接腰贺号”赪桐根30g,苏木10g,红花5g,朱槿根15g,姜10g,胡椒5g。泡酒内服。(勐海县傣医岩吨囡验方)
- 注意事项: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