蟋蟀草
本内容旨在为您提供一份详尽的关于蟋蟀草的概览。蟋蟀草又名芽帕怀,归类于傣药,为禾本科植物牛筋草的全草,可清火解毒,消肿止痛,定心安神,降逆止呕。
此外,还有更多关于蟋蟀草的基本信息,如基本信息、药物运用、现代研究...... 助您快速且全面地了解该药品。
- 音译名: 芽帕怀
- 分类: 傣药
基本信息
基原信息
- 来源生物拉丁名: Eleusine indica (L.) Gaertn.
- 药物分类: 植物药
- 来源生物形态: 牛筋草 Eleuesine indica(L.)Gaertn. 一年生草本,高 15~90 cm。须根细而密。秆丛生,直立或基部膝曲。叶片条形,扁平或卷折,长达15 cm,宽3~5 mm,疏生疣状柔毛,中脉显著突起,叶鞘压扁,有脊,边缘近膜质,先端稀具丝状毛;叶舌长约 1mm。穗状花序纤细,淡绿色,长3~10 cm,宽3~5 mm,2~5花序(少为2)呈指状排列于茎顶,有时其中之一单生于其他花序之下,小穗有花3~6朵。种子卵形,有波状皱纹。花果期6~10月。
- 来源生物资源分布: 生于路旁、沟边或山坡草地。全国各地广为分布。
- 栽培与养殖: /
- 代用药: /
- 采收加工: 8~9月采收,洗净切断,晒干备用。
- 炮制方法: /
- 性状鉴别: /
- 显微鉴别: /
- 理化鉴别: /
药物运用
- 性味归经: 味甜,性寒。入水塔。
-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或泡服,10~15g。外用:鲜品适量,捣烂敷。
- 考证: /
- 制剂: /
- 选方: 1,治“害埋,说想今旱”蟋蟀草 10 g,千张纸根15 g,狗牙花根 15 g,石菖蒲 10 g,姜黄 10 g。煎服。 2.治“兵哇,呢埋,唉,拢沙龙接火”蟋蟀草15 g,小拔毒散根 15 g,草决明根 15 g。煎服。(1、2方出自西双版纳州傣医院傣医康郎腊验方) 3.治“兵洞飞暖龙”蟋蟀草鲜品适量,捣烂包敷患处。(勐海县傣医岩吨囡验方) 4.治“拢栽线栽歪,拢贺冒贺办,短混列哈”蟋蟀草10 g,甘草5g。开水泡服。(西双版纳州傣医院傣医康郎腊验方)
- 注意事项: /
现代研究
- 化学成分: 茎叶含异荭草素( isoorientin),木犀草素一7-O一芸香糖苷(luteolin-7-O-rutinoside),小麦黄素(tricin),5, 7-二羟基.3’,4’,5’一三甲基黄酮(5,7-dihydroxy3’,4’,5’-trime-thoxyflavone),木犀草素一7-O一葡萄糖苷(luteolin-7-O-gluco-side),牡荆素(vitexin),异牡荆素(isovitexin),三色堇黄酮苷(vi-olanthin)[1],3-O-β-呲喃葡萄糖基一β一谷甾醇(3-O-β-D-glucopy-ranosyl-β-sitosterol)和 6’-O一棕榈酰基一3-O-β一呲喃葡萄糖基一β-谷甾醇(6’-O-palmitoyl-3-O-β-glucopyranosyl-β-sitosterol)[2]。
- 药理作用: 煎剂对乙脑病毒有抑制作用[1]。
- 参考文献: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