葫芦茶
本内容旨在为您提供一份详尽的关于葫芦茶的概览。葫芦茶又名丹火马,归类于傣药,为豆科植物葫芦茶的全草,可清热解毒,刮水消肿,利胆退黄,调补水血,固脱。
此外,还有更多关于葫芦茶的基本信息,如基本信息、基原信息、现代研究...... 助您快速且全面地了解该药品。
- 音译名: 丹火马
- 分类: 傣药
基本信息
基原信息
- 来源生物拉丁名: Tadehagi triquetrum (L.) Ohashi
- 药物分类: 植物药
- 来源生物形态: 葫芦茶 Tadehagi triquetrum(L.) Ohashi 亚灌木状草本或半灌木,高达1m。根发达,时有侧根。茎直立,与枝均有棱,棱上具粗毛,老渐脱落。单叶互生,叶片卵状长圆形,长6~15cm,宽1.2~3.5cm,下有具宽翅的柄,形似葫芦,又像一把打开的剃头刀,翅柄基部有大托叶2枚,托叶披针形,长约2cm,上有纵槽纹,翅顶有刺状小托叶2枚。总状花序顶生或腋生,长达35cm;花萼钟形,萼齿较长,不等大;蝶形花冠浅紫红色,长约7mm,旗瓣扁圆形。荚果扁平或长圆形,长约4cm,具5~8节,被毛,节间略收缩而呈波状,每节有种子1粒。花期7月,果期8~10月。
- 来源生物资源分布: 生于低山、平坝路边灌丛中。分布于福建、台湾、江西、广东、广西、海南、贵州和云南等地。
- 栽培与养殖: /
- 代用药: /
- 采收加工: 全年可采,鲜用。
- 炮制方法: /
- 性状鉴别: 性状鉴别 茎枝多折断,基部木质,圆柱形,直径约5mm,表面红棕色至红褐色;上部草质,具三棱,棱上疏被粗毛。叶多皱缩卷曲,展平后呈卵状矩圆形至披针形,长6~15cm,宽1~3.5cm,表面红棕色,下面主脉上有毛,革质;叶柄长0.8~3.5cm,具阔翅;托叶有时可见,披针形,淡棕色。有时可见总状花序或扁平荚果,长2~5cm,有4~8个近方形荚节,被毛。气香,味微甘。
- 显微鉴别: 显微鉴别 茎横切面:表皮细胞1列。皮层为4~5列类圆形薄壁细胞,棱角处有3~4列厚角细胞。中柱鞘纤维断续成环。韧皮部狭窄,韧皮纤维单个散在或成束。形成层成环。木质部占较大部位;木射线宽1~3列细胞;导管单个散在或数个径向排列。髓部三角形。薄壁细胞中含草酸钙方晶。
- 理化鉴别: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