腊肠树
本内容旨在为您提供一份详尽的关于腊肠树的概览。腊肠树又名锅拢良,归类于傣药,为豆科植物腊肠树的果实、根、枝、叶和根皮,可清火解毒,利水化石,消肿止痛,除风通血。
此外,还有更多关于腊肠树的基本信息,如基原信息、药物运用、现代研究...... 助您快速且全面地了解该药品。
- 音译名: 锅拢良
- 分类: 傣药
基本信息
基原信息
- 来源生物拉丁名: Cassia fistula L.
- 药物分类: 植物药
- 来源生物形态: 腊肠树 Cassia fistula L. 落叶小乔木或中等乔木,高可达15m。树皮幼时平滑,绿灰色,老则粗糙,灰棕色。偶数羽状复叶,长25~40cm,互生,小叶4~8对,薄革质,对生,卵状或卵状椭圆形,长5~12.5cm,宽3.5~7.5cm,先端渐尖,基部楔形,全缘,叶上面淡绿色,近无毛,下面谈白色而被丝状茸毛,脉明显。花鲜黄色,总状花序胞生下垂,长30~50cm,苞片早落,小花梗长4~6cm,开展;萼片5,长卵形,长6~8mm,光滑,早落;花冠直径约4cm,花瓣5,大小近相等,倒卵形,长18~25mm,具短爪及脉纹;雄蕊10,其中3枚具长而弯曲的花丝,4枚短而直,具扩大的花药,其余3枚很小,不育;雌蕊1,花柱内弯,柱头顶生,截形。荚果圆柱形,长30~60cm,直径2~2.5cm,成熟后暗褐色,不开裂,下垂,近于笔直,表面平滑而有不明显浅槽,具多数水平方向的隔膜,各有种子1粒。花期5~8月,果期10月。
- 来源生物资源分布: 生于海拔500~1600m的村边或低山坡上。分布于广东、广西和云南等地。
- 栽培与养殖: /
- 代用药: /
- 采收加工: 秋季采成熟果实晒干备用;根皮、根、茎、叶随用随采。
- 炮制方法: /
- 性状鉴别: 性状鉴别 荚果圆柱形,长30~60cm,直径1.5~2cm,顶端尖,基部有时具木质状的果柄;表面暗褐色,平滑而带光泽,腹缝、背缝明显。果皮薄,硬而水质状,内有多数横隔,每隔种子1粒,具长而暗色的珠柄,附着于腹缝。种子扁卵圆形,长约8mm,宽6mm,厚4mm,赤褐色,光滑而质坚。有特异臭,味甜而微酸。
- 显微鉴别: /
- 理化鉴别: /
药物运用
- 性味归经: 味苦、涩,性凉。入风、水塔。
-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根、枝、叶、根皮各10~30g;果仁l~2粒嚼服;或磨水服。
- 考证: /
- 制剂: /
- 选方: 1.治“拢胖腊里”腊肠树果仁1~2粒,嚼服,或磨于水中服。(西双版纳州傣医院傣医康郎腊验方) 2.治“拢牛”腊肠树根皮30g。煎服。 3.治“拢牛哈占波”腊肠树根30g,煎汤加少许蜂蜜内服。(2、3方出自景洪市名傣医康郎仑验方) 4.治“拢沙龙接火”,“说凤令兰”,“先哈满”,“拢胖腊里”腊肠树根皮20g,黑心树心20g,桃树心材10g。煎服。(西双版纳州傣医院傣医康郎腊验方) 5.治“贺接,拢贺冒贺办”腊肠树叶10g。煎汤,送服万应小药丸(雅西里门囡)3丸。(景洪市傣医康郎仑验方)
- 注意事项: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