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虎芋
本内容旨在为您提供一份详尽的关于老虎芋的概览。老虎芋又名汪别,归类于傣药,为天南星科植物尖尾芋的根茎,可补火通气,止咳化痰,消肿止痛。
此外,还有更多关于老虎芋的基本信息,如基本信息、基原信息、药物运用...... 助您快速且全面地了解该药品。
- 音译名: 汪别
- 分类: 傣药
基本信息
基原信息
- 来源生物拉丁名: Alocasia cucullata ( Lour. )Schott.
- 药物分类: 植物药
- 来源生物形态: 尖尾芋 A locasia cucullata(Lour.)Schott. 多年生常绿草本,高可达1m。根茎粗壮,直立或横卧,具须根及有明显的叶痕和膜质的叶鞘残留物。老株常在茎干上部有分枝。叶宽卵状心形,稍盾状,长15~30cm,宽10~18cm或长宽更大,先端长尖,基部心形,边缘波状,侧脉5~7对,最下部为扇状放射;叶柄绿色,长30~90cm,下部扩大成鞘状。肉穗花序单生,从叶腋内长出,外被舟状苞片所包围,其长大于肉穗花序;雄花在上部,雄蕊连合成六角形的单体;中性花在中部;雌花在下部,子房1室。果肉质,淡红色至紫红色。花期5~6月,果期7~8月。
- 来源生物资源分布: 生于山涧阴湿处或村劳、沟河边。分布于浙江、福建、广东、海南、广西、四川、贵州和云南等地。
- 栽培与养殖: /
- 代用药: /
- 采收加工: 挖取根茎,洗净切片,晒干备用;鲜品随用随采。
- 炮制方法: /
- 性状鉴别: /
- 显微鉴别: /
- 理化鉴别: /
药物运用
现代研究
- 化学成分: 尖尾芋全株含总氨基酸0.99%,内有赖氨酸(lysine),精氨酸(arginine),天冬氨酸(aspartic acid),苏氨酸(theronine),丝氨酸(serine),谷氨酸(glutamic acid),亮氨酸(leucine),异亮氨酸(isoleucine),苯丙氨酸(phenylalanine),脯氨酸(proline),甘氨酸(glycine),丙氨酸(alanine),缬氨酸(valine)。还含延胡索酸(fumaric acid),苹果酸(malic acid),焦黏酸(pyro-mucic acid),β-谷甾醇(β-sitosterol)[1]。又含皂毒苷(sapotoxin)及草酸钙(calcium oxalate)[2]。
- 药理作用: 抗蛇毒作用 小鼠灌服老虎芋水提醒沉液100g/kg,对眼镜蛇毒、眼镜王蛇毒和银环蛇毒的中毒有明显保护作用,其保护率分别为85.7%、80%和30%;但对五步蛇毒和蝮蛇毒中毒小鼠无保护作用[1]。
- 参考文献: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