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虎楝
本内容旨在为您提供一份详尽的关于老虎楝的概览。老虎楝又名几补,归类于傣药,为楝科植物老虎楝的根,可除风解毒.消肿止痛。
此外,还有更多关于老虎楝的基本信息,如基本信息、基原信息、现代研究...... 助您快速且全面地了解该药品。
- 音译名: 几补
- 分类: 傣药
基本信息
- 中药名: 老虎楝
- 类别: 傣药
- 民族药名: 几补
- 民族药名出处: 《西双版纳傣药志》
- 药材来源: 为楝科植物老虎楝的根。
- 出处: 《中华本草》傣药卷
- 功效: 除风解毒.消肿止痛。
- 主治: 主治“洞亮冒沙么”(麻疹透发不畅),“拢蒙沙嘿”(腹痛腹泻,赤白下痢),“拢沙龙接喉,拢达儿”(牙痛,肋腺、颌下淋巴结肿痛)。
基原信息
- 来源生物拉丁名: Trichilia connaroides ( Wight et Arn. )Bentv.
- 药物分类: 植物药
- 来源生物形态: 老虎楝 Trichilia connaroldes(Wight etArn.)Bentv.又名:海木《思芧中草药选》。 小乔木,高达5~10m左右.树皮灰褐色或红褐色,纵裂。小枝被黄色柔毛.有少数皮孔。小叶、树皮、种子有苦味物质。复叶,叶长25~36cm.有小叶1~4对,叶柄圆棒形,长5~15cm,小叶柄顶端具关节。聚伞花序腋生,具长柄,苞片小,早落,小苞片沿边具有短柄的腺体;花小.白色至淡黄色,长3~4mm;萼片4~5裂;花瓣长圆形:雄蕊管被微柔毛或无毛,花丝长短交互;子房无柄、无毛。埋于肉质环状花盘中,花柱与雄蕊管平齐。蒴果近球形,有时有尖突.有柄,长约2cm,宽约1.5cm,光滑无毛,成熟时2瓣开裂。种子有白色假种皮。花期4~6月和10~11月。果熟期5川和11月。
- 来源生物资源分布: 生于海拔100~1400m的季雨林、雨林、常绿阔叶林和次生群落中,分布于云南中部、东南部和南部地区及广西、贵州等地。
- 栽培与养殖: /
- 代用药: /
- 采收加工: 全年可采,挖取根洗净切片,晒干备用。
- 炮制方法: /
- 性状鉴别: /
- 显微鉴别: /
- 理化鉴别: /
药物运用
现代研究
- 化学成分: /
- 药理作用: /
- 参考文献: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