翼齿臭灵丹
本内容旨在为您提供一份详尽的关于翼齿臭灵丹的概览。翼齿臭灵丹又名娜妞,归类于傣药,为菊科植物翼齿六棱菊的全草或根、叶,可清火解毒,止咳平喘,消肿排脓,通气止痛。
此外,还有更多关于翼齿臭灵丹的基本信息,如基原信息、药物运用、现代研究...... 助您快速且全面地了解该药品。
- 音译名: 娜妞
- 分类: 傣药
基本信息
基原信息
- 来源生物拉丁名: Laggera pterodonta (DC.)Benth.
- 药物分类: 植物药
- 来源生物形态: 翼齿六棱菊 Laggera pterdonta(DC.)Benth. 多年生草本,高0.5~2m,全株密被绿色头状腺毛,有强烈臭气。茎圆柱形,具5~8列不规则缺刻的翅。叶互生,椭圆形至长卵形,长 10~25 cm,宽 5~12 crn,先端尖,边缘有不规则的波状锯齿,基部宽楔形或截形,沿叶柄渐狭窄,复沿茎下延成翅;侧脉 12~15对。聚伞状圆锥形花序,每分枝顶端为头状花序;总苞有5~6苞片,苞片线状披针形,色绿而带紫晕;花冠筒状,白色带紫彩,先端5裂;周花数极多,单性,雌蕊1,子房下位,柱头 2裂;中央为两性花,15~20,长约 8 mm,雄蕊 5,花丝贴于花冠上,雌蕊 1,柱头玫瑰红色。瘦果长椭圆形,长 1.5 mm,顶平截,棕褐色,外具短柔毛;冠毛1列,白色。花期4~10月。
- 来源生物资源分布: 生于林边、路旁、山坡荒地。分布于四川、贵州及云南。
- 栽培与养殖: /
- 代用药: /
- 采收加工: 夏、秋季采收,洗净,鲜用或晒干备用。
- 炮制方法: /
- 性状鉴别: /
- 显微鉴别: /
- 理化鉴别: /
药物运用
- 性味归经: 味苦,气臭,性寒。入水、风塔。
-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10~30 g;泡水,20 g。外用:鲜叶适量,捣敷;或煎水洗。
- 考证: /
- 制剂: /
- 选方: 1.治“兵哇唉,拢习火”翼齿臭灵丹叶 20 g,开水泡后频服。(勐腊县傣医波儿验方) 2.治“拢达儿”,“兵洞飞暖龙”翼齿臭灵丹叶、旋花茄叶、马鞭草鲜品适量,捣烂包敷患处。(景洪市名傣医康郎仑验方) 3.治“兵洞飞暖龙”翼齿臭灵丹、艾纳香、五彩梅、川楝皮、盐肤木树皮各适量。煎水外洗患处。(西双版纳州傣医院傣医康郎腊验方) 4.治“杆火接梅”翼齿臭灵丹叶鲜品适量,捣烂炒热,加少许酒包敷颈部。(景洪市傣医波波验方) 5.治“短旧”翼齿臭灵丹根 20 g,旱莲草 20 g。煎汤内服。(景洪市名傣医康郎仑验方)
- 注意事项: /
现代研究
- 化学成分: 从全草中分离和鉴定了14个化合物。其中有 3个新成分,为臭灵丹二醇(pterodondiol),臭灵丹三醇(pter-odontriol)A,臭灵丹三醇(pterodontriol)B[1]。
- 药理作用: 1.祛疾作用 家兔吸人氨水所致上呼吸道急性炎症,口服含挥发油的臭灵丹煎剂,能显著减少上呼吸道黏液分泌[1]。 2.抗肿瘤作用 臭灵丹水煎浓缩乙醇提取物,对急性淋巴细胞型白血病、急性粒细胞型白血病及急性单核细胞型白血病患者的血细胞脱氢酶有较强的抑制作用。对于急性淋巴细胞型白血病患者白细胞的呼吸也有明显抑制作用[1]。
- 参考文献: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