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管草
本内容旨在为您提供一份详尽的关于笔管草的概览。笔管草又名芽办脱,归类于傣药,为木贼科植物笔管草的全草,可清火解毒,利水消肿,排石。
此外,还有更多关于笔管草的基本信息,如基本信息、基原信息、药物运用...... 助您快速且全面地了解该药品。
- 音译名: 芽办脱
- 分类: 傣药
基本信息
- 中药名: 笔管草
- 类别: 傣药
- 民族药名: 芽办脱
- 民族药名出处: 《西双版纳傣药志》
- 药材来源: 为木贼科植物笔管草的全草。
- 出处: 《中华本草》傣药卷
- 功效: 清火解毒,利水消肿,排石。
- 主治: 主治“拢泵”(水肿),“拢牛哈占波”(小便热涩疼痛,尿路结石)。
基原信息
- 来源生物拉丁名: Hippochaete debilis(Roxb.)Ching
- 药物分类: 植物药
- 来源生物形态: 笔管草 Hippochaete debilis(Roxb.) Ching又名:纤弱木贼《全国中草药汇编》。 多年生草本。营养茎和孢子囊茎相似,单出或簇生,分枝或不分枝,细长有节,节黑色,节间多半中宣,通常高可达1m,直径约2~15mm,表面有肋棱6~30条,平滑或有1列密集的小刺状突起,沟中有2列气孔。小枝1条或为2~3条一组,很少4~5条的,小枝可能再分枝。叶退化,轮生,细小,与叶鞘连接,叶鞘常呈管状或漏斗状,紧贴,短或略伸长,先端呈齿牙状,齿宿存或脱落,而遗留一截头状、浑圆或三角形的基部。孢子囊穗长约2.5cm,顶端短尖或有小突尖;孢子囊6~9个,在孢子叶下面边缘排成1列,泡子圆球形,有2条丝状弹丝,十字形着生,卷绕在孢子上,遇水即弹并,以便繁殖。
- 来源生物资源分布: 生于溪边、沟边、沙壤、黏土上半阴湿地。分布于我国长江中上游、中南和西南各地。
- 栽培与养殖: /
- 代用药: /
- 采收加工: 秋季采收,晒干备用。
- 炮制方法: /
- 性状鉴别: /
- 显微鉴别: /
- 理化鉴别: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