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瓜
本内容旨在为您提供一份详尽的关于油瓜的概览。油瓜又名麻景,归类于傣药,为葫芦科植物油渣果的藤、叶、根、果和种仁,可清火解毒,杀虫止痒,利水退黄,敛疮生肌。
此外,还有更多关于油瓜的基本信息,如基本信息、药物运用、现代研究...... 助您快速且全面地了解该药品。
- 音译名: 麻景
- 分类: 傣药
基本信息
- 中药名: 油瓜
- 类别: 傣药
- 民族药名: 麻景
- 民族药名出处: 《西双版纳傣药志》
- 药材来源: 为葫芦科植物油渣果的藤、叶、根、果和种仁。
- 出处: 《中华本草》傣药卷
- 功效: 清火解毒,杀虫止痒,利水退黄,敛疮生肌。
- 主治: 主治“拢习亨,拢习哈习毫,兵洞烂”(疥疮,癣,疮疡久不收口),“兵乎暖勒”(耳痛流脓血),“拢案答勒”(黄疸),“领约兵洞”(梅毒)。
基原信息
- 来源生物拉丁名: Hodgsonia macrocarpa( Bl. ) Cogn.
- 药物分类: 植物药
- 来源生物形态: 油渣果 Hodogsonia macrocarpa(BI.) Cogn. 木质大藤本。多分枝,具棱,有卷须。单叶互生;纸质或硬纸质,阔卵形至近圆形,3~5深裂(分裂至叶片的中部),基部楔形或心形,裂片全缘。雌雄并林;雄花呈伞房状总状花序,雌花单生于叶腋,花淡黄色,5深裂,裂片边缘细裂成丝状,螺旋状卷曲,下垂。果实大,扁球形,直径约20cm,黄绿色,肉质硬,白色,里面橙红色,有种子6~12枚;种子长7~8cm,直径约5cm,含油丰富。
- 来源生物资源分布: 生于海拔1100~1600m的常绿阔叶林中。广西和云南有栽培。
- 栽培与养殖: /
- 代用药: /
- 采收加工: 秋、冬季采挖根,洗净切断,晒干备用;果实成熟时,取果实与种仁晒干备用;藤、叶鲜用或晒干备用。
- 炮制方法: /
- 性状鉴别: /
- 显微鉴别: /
- 理化鉴别: /
药物运用
现代研究
- 化学成分: /
- 药理作用: /
- 参考文献: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