曼陀罗
本内容旨在为您提供一份详尽的关于曼陀罗的概览。曼陀罗又名嘎扎郎,归类于傣药,为茄科植物曼陀罗的根、叶和果实,可除风散寒,消肿止痛,敛疮排脓,杀虫止痒。
此外,还有更多关于曼陀罗的基本信息,如基本信息、基原信息、药物运用...... 助您快速且全面地了解该药品。
- 音译名: 嘎扎郎
- 分类: 傣药
基本信息
- 中药名: 曼陀罗
- 类别: 傣药
- 民族药名: 嘎扎郎
- 民族药名出处: 《西双版纳傣药志》、(德宏)
- 药材来源: 为茄科植物曼陀罗的根、叶和果实。
- 出处: 《中华本草》傣药卷
- 功效: 除风散寒,消肿止痛,敛疮排脓,杀虫止痒。
- 主治: 主治“拢呆坟”(中风偏瘫,半身不遂,肢体麻木疼痛),“拢梅兰申”(风寒湿痹证,肢体关节酸痛,屈伸不利),“沙把接”(各种痛证),“拢达儿”(腮腺、领下淋巴结肿瘤),“拢习毫”(癣),“兵洞烂”(疮疡久不收口),“丁哦兰列烘”(脚气溃烂),“兵洞飞暖龙”(疔疮痛疖脓肿)。
基原信息
- 来源生物拉丁名: Datura inoxia Mill.
- 药物分类: 植物药
- 来源生物形态: 曼陀罗 Dalura stramonium L. 一年生草本,有臭气。高30~60cm,可达1m以上。茎基部木质化,粗壮,上部呈二叉状分枝,无毛,或在幼嫩部分有短毛。叶互生,有长柄;宽卵形或宽椭圆形,长8~16cm,宽4~10cm;边缘有不整齐的波状大齿。花大,单生于叶腋或枝的分叉处;花萼长2.5~3.5cm,萼裂长约0.5cm,卵状披针形;花冠漏斗状,上部白色或紫色,长7~15cm,口部直径2.5~7.5cm;雄蕊5;子房2室,有时为假4室。蒴果生于直立向上的果梗上,卵形或卵状球形,密生粗壮而较硬的刺,成熟后4瓣开裂;种子多数;黑色或淡褐色。花果期3~12月。
- 来源生物资源分布: 生于路边、荒地中。全国各地均有分布和栽培。
- 栽培与养殖: /
- 代用药: /
- 采收加工: 全年可采,用鲜品。
- 炮制方法: /
- 性状鉴别: /
- 显微鉴别: /
- 理化鉴别: /
药物运用
- 性味归经: 味苦、涩,性热。小毒。入风塔。
-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0.9~1.5g。外用:很适量,用水磨汁擦;鲜叶捣敷或烘热敷;鲜果加热取液擦。
- 考证: /
- 制剂: /
- 选方: 1.治“拢呆坟”,“拢梅兰申”曼陀罗根适量,磨水成药汁,加芝麻油调匀外擦。(西双版纳州傣医院傣医康郎腊验方) 2.治“沙把接”曼陀罗鲜叶适量,捣烂外敷。(景洪市傣医波温验方) 3.治“拢达儿”曼陀罗鲜叶适量,用火烘热后贴敷患处。 4.治“拢习毫”,“兵洞烂”,“丁哦兰列烘”曼陀罗鲜果数枚,每果挖一小孔加上火药少许调匀加热熔化后取液外擦。 5.治“兵洞飞暖龙”曼陀罗叶、白粉藤鲜品各适量,捣烂包效患处。(3~5方出自景洪市名傣医康郎仑验方)
- 注意事项: 本品有毒,不能过量和单独服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