刺天茄
本内容旨在为您提供一份详尽的关于刺天茄的概览。刺天茄又名麻王,归类于傣药,为茄科植物刺天茄的根和果实,可清火解毒,凉血止血,消肿利水,利胆退黄,活血调经。
此外,还有更多关于刺天茄的基本信息,如基本信息、基原信息、药物运用...... 助您快速且全面地了解该药品。
- 音译名: 麻王
- 分类: 傣药
基本信息
基原信息
- 来源生物拉丁名: Solanum indicum L.
- 药物分类: 植物药
- 来源生物形态: 刺大茄 Solanum indicum L. 多年生小灌木,高约1m。全株被灰色星状柔毛。枝圆柱形,褐色,具粗壮倒钩刺。叶互生;叶片长圆状卵形,长2~5cm,宽1.5~3.5cm,先端钝尖,基部两侧不等,有时近截形,边缘具不规则深波状或浅裂;叶柄及叶的两面均具散生淡褐色短刺。聚伞花序侧生;小花梗散生短刺,长约5mm;花蓝紫色;萼5裂,裂片披针形;花冠浅钟状,开放前折叠,裂片5,披针形;雄蕊5,着生于花冠喉部,花药黄色,顶裂;子房2室。浆果球形,成熟后黄色,光滑无毛。花期春季。
- 来源生物资源分布: 生于海拔200~2000m的平坝、荒地灌丛中。分布于台湾、福建、广东、海南、广西、四川、贵州和云南等地。
- 栽培与养殖: /
- 代用药: /
- 采收加工: 根全年可采,洗净切片,晒干或鲜用。夏季采果实,多鲜用。
- 炮制方法: /
- 性状鉴别: /
- 显微鉴别: /
- 理化鉴别: /
药物运用
- 性味归经: 味苦,性凉。入水塔。
-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果实5~10g,根10~20g。外用:果实鲜品适量,捣烂,加酒擦。
- 考证: /
- 制剂: /
- 选方: 1.治“拢沙龙接火,唉”刺天茄果实10g煎汤,加1~2滴鸡胆汁内服。 2.治“唉哦勒”刺天茄果实10g,煮鸡蛋内服。(1、2方出自景洪市名傣医康郎仑验方) 3.治“拢泵”刺天茄果实适量,舂烂加酒外擦全身。(景洪市傣医波波验方) 4.治“拢牛,优哦勒”刺天茄根20g,加白胡椒7粒,煎汤内服。(景洪市名傣医康郎仑验方) 5.治“拢案答勒”刺天茄根20g,加红糖煎汤内服。(景洪市傣医波为三验方) 6.治“纳勒冒沙么,纳勒蒿来”,“割鲁了勒多冒少”刺无茄根15g,香附15g,假烟叶10g,姜黄15g。煎汤内服。(景洪市傣医波玉甩验方)
- 注意事项: /
现代研究
- 化学成分: 根、果实均含薯蓣皂苷元(dosgenin),羊毛甾醇(lanosterol),澳洲茄碱(solasonine),澳洲茄边喊(solamar-gine),澳洲茄胺(solasodine)[1],茄碱(solanine)[2]。 果实含黄果茄甾醇(carpesterol),刺天茄苷(indioside)A[3]。 种子含月桂酸(lauric acid),棕榈酸(palmitic acid),硬脂酸(stearic acid),花生酸(arachidic acid),油酸(oleic acid),亚油酸(linoleic acid)等脂肪酸[4]。
- 药理作用: 抗肿瘤作用 刺天茄全株乙醇提取物的氯仿溶解成分和氨仿不溶成分对结肠癌Colo-205细胞、鼻咽癌KB细胞、子宫颈癌HeLa细胞、肝细胞瘤HA2T细胞、喉表皮瘤Hep-2细胞、神经胶质瘤GBM8401/TSGH细胞和黑素瘤H1477细胞有一定的细胞毒性。分离得到的化合物细胞毒性更强[1]。
- 参考文献: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