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胆地丁
本内容旨在为您提供一份详尽的关于龙胆地丁的概览。龙胆地丁又名哲斯-地格达,归类于蒙药,为龙胆科植物红直獐牙莱、华南龙胆的全草,可抑协日,清热。
此外,还有更多关于龙胆地丁的基本信息,如基本信息、基原信息、现代研究...... 助您快速且全面地了解该药品。
- 音译名: 哲斯-地格达
- 分类: 蒙药
基本信息
- 中药名: 龙胆地丁
- 类别: 蒙药
- 民族药名: 哲斯-地格达
- 民族药名出处: 《认药白晶鉴》、《无误蒙药鉴》
- 药材来源: 为龙胆科植物红直獐牙莱、华南龙胆的全草。
- 出处: 《中华本草》蒙药卷
- 功效: 抑协日,清热。
- 主治: 主治协日热,口苦,黄疸,发烧头痛,全身疼痛,干呕。
基原信息
- 来源生物拉丁名: Swertia erythrosticta Maxim.;Gentiana loureirii(G.Don)Griseb
- 药物分类: 植物药
- 来源生物形态: 1.红直獐牙菜Swertia erythrostlcta Maxim. 多年生草本,高30~70cm。茎常带紫色,近圆形,不分枝。叶对生;栖长2~11mm;叶片椭圆状长圆形,长5~11cm,宽1~3.5cm,先端钝,稀渐尖,基部渐狭连合而抱茎,上部叶无柄,较小;叶脉3~5条,两面均明显。圆锥状复聚伞花序,长5~45cm,具多花,花梗弯曲,长1~2cm,花下垂,直径1.2~2cm;花萼5深裂,裂片狭披针形,先端长渐尖,具狭的膜质边缘;花冠黄绿色或绿色,5裂,具红褐色斑点,裂片长圆形或卵状长圆形,先端钝,基部具1个褐色腺窝,圆形,边缘具柔毛状流苏;雄蕊5,着生于花冠近基部,花丝基部背面具流苏状柔毛;子房椭圆形,无柄,长5~7mm,花柱短而明显,柱头2裂。蒴果卵状椭圆形,长1~1.5cm。种子多数,黄褐色,长圆形,周围具宽翅。花果期8~9月。 2.华南龙胆 Gentzana loureirii(G.Don)Griseb. 矮小草本,高3~8cm。茎直立,丛生,略粗糙。叶对生;无柄,椭圆形或长圆状披针形,近基部的叶较大,长1~1.5cm,宽3~5mm,上部的叶较小,长约5mm,先端锐尖,全缘,主脉明显,侧脉不明显。花单生于茎顶;花萼管状,长约5mm,裂片5,较萼管为短,线形,先端尖,疏被短毛或无毛;花冠漏斗状,长1~1.5cm,外面绿色,内面紫色,裂片5,卵状披针形,短尖,其间的皱褶较短,约为裂片的1/3;雄蕊5,着生在花冠上,不外露;子房上位,1室,花柱1,柱头2裂。蒴果倒卵形,压扁,长约4mm,先端浑圆。种子1枚。花期4月,果期5~6月。
- 来源生物资源分布: 1.红直獐牙菜Swertia erythrostlcta Maxim. 生于1500~4300m的河滩、干草原、高山草甸及疏林下。分布于华北及陕西、青海、湖北、四川等地。 2.华南龙胆 Gentzana loureirii(G.Don)Griseb. 生于山坡路旁或河谷边草地上。分布于浙江、江西、广东、广西等地。
- 栽培与养殖: /
- 代用药: /
- 采收加工: 红直獐牙莱于8~9月采收;华南龙胆于春、夏季花初开时采收。除去杂质,晒干。
- 炮制方法: /
- 性状鉴别: 性状鉴别 全草长35~60cm。茎不分枝,具4棱,无毛,节间不等长。叶对生或轮生,多皱缩,完整叶片展开后呈长椭圆形,先端钝尖,基部渐狭成柄,全缘,叶脉3~5出。有时可见花序残留,腋生或项生。花冠绿棕色,有黑褐色斑点。气微,味苦。
- 显微鉴别: /
- 理化鉴别: /
药物运用
- 性味归经: 味甘、苦,性凉。效微软、钝、轻。
- 用法用量: 内服:煮散剂,3~5g;或入丸、散。
- 考证: 本品载于《认药白晶鉴》。《认药白晶鉴》称:“生于旱地,茎高四指或拃余。茎细,红色,多分枝,叶绿色,花类似芥菜花,红灰色,味并不极苦。”《无误蒙药鉴》所载植物形态同上,并附图1幅。上述植物形态及附图特征与蒙医所沿用的龙胆地丁基本一致,故认定历代蒙医药文献所载的桑地格即哲斯一地格达(龙胆地丁)。
- 制剂: /
- 选方: 治目及皮肤发黄,皮肤发黑等协日性病 京大戟(制25g,红花、牛黄、熊胆、鱼胆、麝香、檀香、扁蕾、龙胆地丁、莲座虎耳草、木鳖子(制)、止泻子、查干泵嘎、褐紫乌头、白云香、苘麻子、决明子、乌奴龙胆、金腰草、瞿麦、黄柏、五灵脂膏、诃子、川楝子、栀子各5g。制成散剂。每次1.5~3g,每日1~2次,温开水送服。(《医法海鉴》二十五味京大戟散)
- 注意事项: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