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银柴胡
本内容旨在为您提供一份详尽的关于山银柴胡的概览。山银柴胡又名齐努瓦音-黑利根,归类于蒙药,为石竹科植物灯心草蚤缀的根,可止咳,清血热。
此外,还有更多关于山银柴胡的基本信息,如基本信息、基原信息、现代研究...... 助您快速且全面地了解该药品。
- 音译名: 齐努瓦音-黑利根
- 分类: 蒙药
基本信息
基原信息
- 来源生物拉丁名: Arenaria juncea Bieb.
- 药物分类: 植物药
- 来源生物形态: 灯心草蚤缀 Arenaria juncea Bieb. 多年生草本,高20~50cm。生根圆柱形,粗而伸长,褐色,顶端多头,由此丛生茎与叶簇。茎直立,多数,丛生,基部包被多数褐黄色老叶残余物,中部和下部无毛,上部被腺毛。基生叶狭条形,如丝状,长7~25cm,宽0.5~1mm,坚硬,光瑞渐细尖,基部增宽成鞘状,边缘狭软骨质,具微细尖齿状毛;茎生叶与基生叶同形而较短,向上逐渐变短,基部合生而抱茎。二歧聚伞花序顶生;苞片披针形至卵形,先端锐尖,边线宽膜质,密被腺毛;花便直立,长1~3cm,密被腺毛;萼片卵状披外形,长4~5mm,朱端渐尖,边缘宽膜质,背面被腺毛;花瓣5,白色,长圆状倒卵形,长7~10mm,宽4~5mm,先端圆形;雄蕊10。2轮,外轮雄蕊基部增宽且具腺体;子房近球形,花柱3条。蒴果卵形,与萼片近等长,6瓣裂;种子长圆状卵形,长约2mm,黑褐色,稍扁,被小瘤状突起。花期6~7月,果期8~9月。
- 来源生物资源分布: 生于石质山坡、平坦草原。分布于我国东北、华北、西北地区及山东、江苏等地。
- 栽培与养殖: /
- 代用药: /
- 采收加工: 秋季采挖,除去茎、叶及项根,洗净,晒干。
- 炮制方法: /
- 性状鉴别: 性状鉴别 根圆锥形,有时分枝,长10~15cm,直径1~3cm。表面灰棕色或淡棕色,具纵皱纹,尚见疣状根痕或残断的细根,上部有多数细环纹;根头部具多数长1.5~2.5cm的细圆柱状根茎,每根茎周围丛生有生狭条状基生叶残基。质松脆,易折断,断面皮都白色,木部黄白色,多裂隙。气微,味略苦辛。
- 显微鉴别: /
- 理化鉴别: /
药物运用
现代研究
- 化学成分: 含牡荆素(vitexin)、异牡荆素(isovitexin)、荭草素、模荭草素,以及这些化合物的O-苷衍生物[1]。
- 药理作用: /
- 参考文献: 化学成分 (1)Darmograi V N.C A,1979,91:35705q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