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雀肉
本内容旨在为您提供一份详尽的关于麻雀肉的概览。麻雀肉又名毕勒珠海音-玛哈,归类于蒙药,为文鸟科动物麻雀的肉或全体,可补精壮阳,祛寒,愈伤。
此外,还有更多关于麻雀肉的基本信息,如基原信息、药物运用、现代研究...... 助您快速且全面地了解该药品。
- 音译名: 毕勒珠海音-玛哈
- 分类: 蒙药
基本信息
- 中药名: 麻雀肉
- 类别: 蒙药
- 民族药名: 毕勒珠海音-玛哈
- 民族药名出处: 《无误蒙药鉴》
- 药材来源: 为文鸟科动物麻雀的肉或全体。
- 出处: 《中华本草》蒙药卷
- 功效: 补精壮阳,祛寒,愈伤。
- 主治: 主治肾衰弱,精液耗损,阳痿,身体虚弱。
基原信息
- 来源生物拉丁名: Passer montanus(Linnaeus)
- 药物分类: 动物药
- 来源生物形态: 麻雀 Passer montanus(Linnaeus) 体长约12cm。嘴粗短,圆锥状,黑色。虹膜暗红褐色。额后颈纯栗褐色,眼下缘、眼先、颏和喉的中部均黑色;颊、耳羽和颈侧白色,耳羽后都具有黑色斑块。上体砂褐色,翕和两肩密布黑色粉纹,并缀以棕褐色。两翅的小覆羽纯栗色,中、大覆羽黑褐而具白端,大覆羽更具棕褐色外缘;小翼羽、初级覆羽及全部飞羽均为黑褐色,各羽具有狭细的淡棕褐色边缘;外侧初级飞羽的缘纹,除第1枚外,其余羽基和近羽端两处,形稍扩成两道横斑状;内侧次级飞羽的缘纹较宽,棕色也较浓。尾暗绿色,羽缘较淡。胞和腹淡灰近白,沾有褐彩,两胁转为淡黄色,尾下覆羽较胁更淡。脚趾均为黄褐色。
- 来源生物资源分布: 多栖干有人类活动的地方。分布几遍丘陵和平原地带。
- 栽培与养殖: /
- 代用药: /
- 采收加工: 秋、冬季捕杀,除去羽毛、爪及内脏,洗净晒干或在牛油中煮煎后晒干。
- 炮制方法: /
- 性状鉴别: /
- 显微鉴别: /
- 理化鉴别: /
药物运用
现代研究
- 化学成分: /
- 药理作用: /
- 参考文献: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