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竭
本内容旨在为您提供一份详尽的关于血竭的概览。血竭又名马特日音-齐苏,归类于蒙药,为棕榈科植物龙血藤果实和藤茎中的树脂,可止血,疗伤,生肌,消肿,止痛。
此外,还有更多关于血竭的基本信息,如基原信息、药物运用、现代研究...... 助您快速且全面地了解该药品。
- 音译名: 马特日音-齐苏
- 分类: 蒙药
基本信息
- 中药名: 血竭
- 类别: 蒙药
- 民族药名: 马特日音-齐苏
- 民族药名出处: 《观者之喜》
- 药材来源: 为棕榈科植物龙血藤果实和藤茎中的树脂。
- 出处: 《中华本草》蒙药卷
- 功效: 止血,疗伤,生肌,消肿,止痛。
- 主治: 主治经血淋漓,外伤出血,鼻衄,骨折,跌打伤,内伤瘀痛。
基原信息
- 来源生物拉丁名: Daemonorops draco (Willd.) Blume
- 药物分类: 植物药
- 来源生物形态: 龙血藤 Daemonorops draco B L. 多年生常绿藤本,长达10~20m。茎被叶鞘并启蒙遍生尖刺。羽状复叶在枝梢互生,在下部有时近对生;小叶互生,线状披针形,长20~30cm,宽约3cm,无端锐尖,基部狭,脉3出平行;叶柄及叶轴具锐刺。肉穗花序,开淡黄色的冠状花,单性,雌雄异株;花被6,排成2轮;雄花雄蕊6,花药长锥形;雌花有不育雄蕊6,雌蕊1,瓶状,子房略呈卵状,密被鳞片,花柱短,柱头3深裂。果实核果状,卵状球形,径2~3cm,赤褐色,具黄色鳞片,果实内含深赤色的液状树脂,常由鳞片下渗出,干后如血块样。种子1枚。
- 来源生物资源分布: 分布于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伊朗;我国广东、台湾亦有种植。
- 栽培与养殖: /
- 代用药: /
- 采收加工: 取果实,置蒸笼内蒸煮,使树脂渗出;或取果实捣烂,置布袋内,榨取树脂,然后煎熬成糖浆状,冷却凝固成块状。亦有将树干砍破或用钻钻若干小孔,使树脂自然渗出,凝固而成。
- 炮制方法: /
- 性状鉴别: 性状鉴别 本品为类圆四方形或方砖形的块状物,表面暗红色,有光泽,大小不等,直径6~15cm,厚5~10cm,一般以直径6~8cm、厚4~6cm者为多见。每块重120~150g,有的可达800g。表面暗红色或黑红色,有光泽,附有因摩擦而成的红粉,底部圆平,顶端具凹凸的皱纹聚成一簇,呈肉包状。质硬而脆,破折面红色,研粉呈砖红色,用火点燃,冒烟呛鼻。在水中不溶,在热水中软化。气无,味初淡,后渐咸,嚼之砂样。 历史上习用品有手牌、皇冠牌血竭,在血竭的底部印贴有金色商标。目前因货源紧张,血竭商品质量下降,牌号较杂。 原装血竭质量较优,目前进口已不多见。为扁圆形、四方形或其他不定形状,大小不等。表面铁黑色。断面有光泽,破碎面黑红色,研成粉末血红色。气无,味淡。 以外面色黑如铁、研粉红如血、火燃呛鼻者为佳。
- 显微鉴别: /
- 理化鉴别: 理化鉴别 取本品粉末少许,置白纸上,用火隔纸烘烤即熔化,但无扩散的油迹,对光照视呈鲜艳的红色,以火燃烧则发生呛鼻的烟气。取本品粉末10g,加乙醚50ml温浸,浓缩至30m1,加入无水乙醇50m1,应无白色沉淀。若为进口血竭则在放置后桥出白色沉淀,如掺有达马胶、橄榄料树脂等,将会产生沉淀。
药物运用
现代研究
- 化学成分: 麒麟竭果实表面鳞片所分泌的树脂含血褐红素(dracorubin),血竭素(dracorhodn)[1~3],去甲基血褐红素(nordracorubin),去甲基血竭素(nordracorhodin),(2S)-5-甲氧基-6-甲基黄烷-7-醇[(2S)-5-methoxy-6-methyffiavan-7-o1],(2S)-5-甲氧基黄烷-7-醇[(2S)-5-methoxyfavan-7-o1],2,4-二羟基-5-甲基-6-甲氧基查耳酮(2,4-dhydroxy-5-methyl-6-me-thoxychalcone),2,4-二羟基-6-甲氧基查耳酮(2,4-dihydroxy-6-methoxychalcone)[2],血竭黄烷(dracoflavan)A,血竭二氧杂庚醚(dracooxeplne)[4]。另含海松酸(pimaric acid),异海松酸(isoplmaric acid),松香酸(abietlc acid),去氢松香酸(dehydroa-bietic acid),山达海松酸(sandaracoplmaric acid)[3]。
- 药理作用: 1.抗炎作用 给小鼠灌服血竭,可抑制二甲苯致耳郭炎症,也能促进家兔烫伤伤口部位的愈合[1]。 2.抑菌作用 血竭水煎剂在试管内能抑制堇色毛癣菌、石膏样毛癣菌、许兰毛癣菌等多种致病菌[1,2]。同时也能抑制金黄色葡萄球菌、白色葡萄球菌、柠檬色葡萄球菌、系氏球菌、白喉杆菌、伤寒杆菌、大肠杆菌、铜绿假单胞菌、乙型链球菌、福氏痢疾杆菌等[1]。 3.抗血栓作用 静注或皮下注射血竭可使家兔动静脉旁路循环血栓的湿重减轻[3,4],降低全血黏度和血浆黏度,抑制血小板聚集[4,5]。同时肌内注射血竭,能明显缩短优球蛋白溶解时间,增高溶解酶的活性单位,促进纤溶活性[4]。 4.其他作用 血竭能增加cAMP的含量,降低cGMP的水平,这种作用与兴奋β受体有关[4]。
- 参考文献: 化学成分 (1)Robertson A,et a1.J Chem Soc,1950,1882:3117 (2)Cardillo G,et a1.J Chem Soc,(C),1971:3967 (3)Piozzi H,et a1.Phytochemistry,1974,13:2231 (4)Arnone A,et a1.J Chem Soc,Perkin Trans1,1990,(10):2637 药理 (1)林启云.广西中医药,1986,9(6):33 (2)曹仁烈,等.中华皮肤科杂志,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