蜗牛
本内容旨在为您提供一份详尽的关于蜗牛的概览。蜗牛又名布热-浩如海,归类于蒙药,为蜗牛科动物同型巴蜗牛及其近缘种的全体,可消水肿,利尿,杀虫,清瘟疫。
此外,还有更多关于蜗牛的基本信息,如基本信息、基原信息、药物运用...... 助您快速且全面地了解该药品。
- 音译名: 布热-浩如海
- 分类: 蒙药
基本信息
- 中药名: 蜗牛
- 类别: 蒙药
- 民族药名: 布热-浩如海
- 民族药名出处: 《认药白晶鉴》
- 药材来源: 为蜗牛科动物同型巴蜗牛及其近缘种的全体。
- 出处: 《中华本草》蒙药卷
- 功效: 消水肿,利尿,杀虫,清瘟疫。
- 主治: 主治水肿,肾热,膀胱热,尿闭,尿路结石,协日疫,协日乌素疮,肠虫病。
基原信息
- 来源生物拉丁名: Bradybaena similaris(Freussde)
- 药物分类: 动物药
- 来源生物形态: 同型已蜗牛 Bradybaena similaris(Feruss-de) 雌雄同体。螺形贝壳,通常淡黄色,上有1~3条暗褐色带,质薄脆,无庸。体柔软,头、足可伸出壳外。头前端有触角2对,后方的1对长大,顶端各具1眼。头端腹侧有口,左右两缘呈2对舌状唇,内有黄色的颚片。右侧大触角基部有生殖孔的开口。螺口右侧有一呼吸孔。足扁平,呈长舌状。全体除跖面外,外表都有多角形的皱纹。各部位感觉均极灵敏,遇刺激即全部缩入壳内。
- 来源生物资源分布: 多见于田野及阴湿处。常食草木及蔬菜等茎叶的表皮。分布于吉林、内蒙古、河北。
- 栽培与养殖: 生活习性 蜗牛生活在阴暗潮湿、疏松而多腐殖质的地方。畏光怕热,白日栖息于灌木丛、草丛、石块、枯草或树叶堆下、洞穴中、岩石缝中,半夜出来活动、觅食、繁殖。雨后或阴暗潮湿的天气蜗牛也会爬出来活动。每当温、湿度不适宜时,蜗牛便会分泌黏液形成膜靥将壳口封盖住,以度过外界不良的生活条件;当环境变好,特别是雨后,水分即可将靥溶化,蜗牛即出来活动。蜗牛有“冬眠”和“夏眠”的习性,用以抗御更恶劣和环境变化。蜗牛还具有“识路归家”的习性,在人工饲养时最好将食物放置在饲养容器的某一地方,便于蜗牛取食。此外,蜗牛对酸、碱及各种挥发性气味也很敏感,并产生回避反应。蜗牛属杂食性,以食各种绿色植物的叶、根、茎、芽、花、果实和各种菌藻类、苔藓类植物为主,在胃中也可以发现有很多微砂粒。蜗牛行异体交配,有时也可以自体受精。每年5~9月为繁殖期,在不同气候区时间略有差异。一般是在夜晚、黄昏或阴雨天进行繁殖活动。两个性成熟的蜗牛在发情时相互摩擦、接触,最后将身体前部互相结合在一起,各用石灰质的恋矢刺入对方的生殖孔内,恋关在交配之后即断掉,并能重新长出而复原。经过反复地互刺,阴茎插入阴道中射精,精子贮存在贮精囊中。在交配之后,雌性生殖细胞才逐渐成熟,这时贮精囊中的精子才能遇卵子受精,从交配、受精到受精卵的排出一般需要15~20d。蜗牛在产卵时,往往要挖一个5~8cm大的洞穴,把卵产在洞内。卵如豌豆大小,外包一层白色亮膜,膜受到破坏时影响孵化。食物丰富,气候适宜,蜗牛每年可产卵2~3次,每次产卵40~100粒。 养殖技术 种螺产完卵后,待其离开时再进行采收卵粒。采卵时,可用小汤匙将卵子挖出,卵膜可防止微生物侵袭,故粘有的污物不必冲洗、擦拭,以防膜受破坏。异形卵和无精卵应剔除,然后将采收的卵放入孵化箱内进行孵化。孵化箱一般用木制,高5~9cm,箱底铺4~5cm细沙土、上湿度30%~40%,每lm2可孵化15万~16万粒。卵上敷2~3mm的沙土,再盖上湿润的纱布,每口喷洒少量的水,保持湿润。细沙中应含有一定量的腐殖质或菜园土更为适宜,孵化温度应保持20~30℃之间,空气湿度80%~90%,一般在5~25d内即可孵化出幼螺。 幼螺是指从卵孵化后30d之内的螺体。刚孵化出的幼螺仅有2.5~3个螺层,藏在土内,数日之后才爬到土表活动。此时应把幼螺转入到幼螺箱内或池内。60cm×40cm×30cm的饲养箱可放养150~200个幼螺。幼螺生长期内,室温应控制在25~30℃之间,土壤底部水量以30%~40%为宜,空气相对湿度以80%~90%为宜。温、湿度应稳定,忽高忽低易引起幼螺死亡。饲料须搭配合理,营养全面。各种螺的生长速度有所不同。 幼螺生长到30d后,即可转入成螺饲养箱。开始时密度为400~500个/m2,收获前密度以200~250个/m2为宜。成螺与种螺饲养的温、湿度基本一样,也必须注意控制。成螺可轮放轮捕,也可以与蚯蚓混养。 饲养管理 蜗牛的食物中,新鲜的蔬菜、菜皮和植物叶等水分易蒸发,且存放时间过长又易霉烂变质,故宜傍晚时投食,蜗牛夜间捕食能保持新鲜度。投喂米糠、甘薯粉等以及给水,要用食盘或食槽,以防散失和污染环境。饲料应多样化。每日早、晚要喷水1~2次,最好形成雾状(切忌将水直接喷洒在蜗牛体上或用冷水浸泡、洗澡)。蜗牛对水分及湿度非常敏感,皮肤总保持湿润。缺水时壳口出现膜靥,黏液减少,失水30%即停止活动甚至死亡。反之,水分过大,超过50%时,土壤霉腐而引起“结核病”或“腐足病”或其他疾病。粪便及食物残渣要及时清除。养殖工具要及时消毒,杀灭虫卵、病菌及螨蚁、鼠类。并应有蜗牛防逃及天敌侵入的防护设备。蜗牛既可以“开放式室外圈养”,也可以“封闭式室内饲养”,可根据饲养条件和技术水平而定。
- 代用药: /
- 采收加工: 夏季捕捉,捅得后用沸水烫死,晒干。
- 炮制方法: 取净蜗牛,置火硝水中煮约lh,取出,漂洗,晾干。(每蜗牛1000g,用火硝50g)
- 性状鉴别: 性状鉴别 呈圆球形,直径8~15mm,高5~10mm。表面黄褐色至淡灰色。右旋螺层5~6层,外层增大,有放射状纹理。周边有两条褐色色带,背面有一脐孔,直径1~2mm,可见半月形亮口。气微,味淡。
- 显微鉴别: /
- 理化鉴别: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