蜂蜜
本内容旨在为您提供一份详尽的关于蜂蜜的概览。蜂蜜又名巴勒,归类于蒙药,为蜜蜂料昆虫中华蜜蜂、意大利蜜蜂所酿的蜜糖,可祛巴达干,润肠,燥协日乌素,解毒。
此外,还有更多关于蜂蜜的基本信息,如基本信息、药物运用、现代研究...... 助您快速且全面地了解该药品。
- 音译名: 巴勒
- 分类: 蒙药
基本信息
- 中药名: 蜂蜜
- 类别: 蒙药
- 民族药名: 巴勒
- 民族药名出处: 《无误蒙药鉴》、《认药白晶鉴》
- 药材来源: 为蜜蜂料昆虫中华蜜蜂、意大利蜜蜂所酿的蜜糖。
- 出处: 《中华本草》蒙药卷
- 功效: 祛巴达干,润肠,燥协日乌素,解毒。
- 主治: 主治巴达干病,协日乌素病,便秘。
基原信息
- 来源生物拉丁名: Apis cerana Fabricius;Apis mellifera Linnaeus
- 药物分类: 动物药
- 来源生物形态: 1.中华蜜蜂 Apis cerana Fabricius 有母蜂、工蜂和雄蜂3种。王峰体小,体暗褐色,头、胸、背面密生灰黄色的细毛,头略呈三角形,有复眼1对,单眼3个;触角1对,膝状弯曲;口器发达,适于咀嚼及吮吸。胸部3节,中胸最大;翅2对,膜质透明,后翅中脉分叉。足3对,股节、胫节及跗节等处,均有采集花粉的构造。腹部锥状,背面黄褐色,1~4节有黑色环带,末端尖锐,有毒腺和螯针;腹下有蜡板4对,内有蜡腺,分泌蜡质。母蜂俗称蜂王,体最大,翅短小,腹部特长,生殖器发达。雄蜂较工蜂稍大,头呈球状,复眼很大;尾端圆形,无毒腺和螯针。母蜂和雄蜂的口器均退化;足上无采贮花粉的构造,腹下蜡板和蜡腺均无。 2.意大利蜜蜂 Apts mellifera Linnaeus 形似中华蜜蜂,工蜂长12~13mm。与中华蜜蜂区别是唇基黑色,不具黄斑;后翅中脉不分叉。
- 来源生物资源分布: 1.中华蜜蜂 Apis cerana Fabricius 蜜蜂是一种营群体生活的昆虫。每一蜂群,由1个母蜂,数百个雄蜂和上万个工蜂所组成。母蜂为群体的核心,专司产卵;工蜂为生殖系统不发育的雌性蜂,专司采蜜,酿蜜、喂饲幼虫、筑巢及防御等职。全国大部分地区均产。 2.意大利蜜蜂 Apts mellifera Linnaeus 目前全国大部分地区有养殖。
- 栽培与养殖: /
- 代用药: /
- 采收加工: 春、夏、秋季采收。先将蜂巢割下,置于布袋中,将蜜挤出,除去蜂蜡和碎片及其他杂质即得。
- 炮制方法: /
- 性状鉴别: 性状鉴别 呈黏稠性透明或半透明液体,白色至淡黄色或橘黄褐色,微有光泽,放久或遇冷有白色颗粒状结晶析出。气芳香,味极甜。将光滑的铁线烧红立即插入蜜中,片刻取出,铁丝应光滑无黏糊状物和焦臭气。 以含水分少、有油性、稠如凝脂、用木棒挑起时蜜丝下流不断并成叠状,味甜不酸、气芳香、无异臭杂质者为佳。
- 显微鉴别: 显微鉴别 取蜂蜜1小滴置载玻片上,显微镜下观察可见少数花粉粒及大量结晶团块,亦可见峰的头、足、翅残渣。并且根据花粉粒可鉴别蜜源植物。
- 理化鉴别: /
药物运用
- 性味归经: 味甘,性温。
- 用法用量: 内服:冲调,10~15g;或入丸剂、膏剂。外用:适量,涂敷。
- 考证: 本品载于《晶珠本草》。《晶珠本草》称:“蜜分为八类:从颜色上分为白蜜和紫蜜;从产地上分为树蜜和岩蜜;从蜜源上分为药蜜和毒蜜;从酿者上分为蜂蜜和蚁蜜……药蜜是蜜蜂和蚂蚁分别所酿之蜜,口尝无毒。白蜜与蜜颜色上有明显区别,白蜜质佳。白蜜中以汉地所产者,状如冬天的白酥油,色白而味甚甜者为特品;产自藏区河川地带的蜜,透明清亮、色微青,颇似绵羊眼珠,凝结时状如海螺,为上品;色如夏天的乳酪,色白有黄色光泽者为中品。蜜蜂酿的蜜味特甜,蚂蚁酿的蜜味微酸。”《无误蒙药鉴》称:“产自汉地的蜜蜂所酿的蜜,状如冬天的酥油,荣地(古代地名)所产蜜色微青,状如绵羊眼珠圆形,搅拌后色如玉螺状白色者质佳,黄白色者质次。”并附蜂窝、蜂的图。据上述蜜有蜂蜜和蚁蜜两种。蒙医所使用的鉴定为蜂蜜,故认定蜂蜜为历代蒙医药文献所载的巴让孜即巴勒(蜂蜜)。
- 制剂: /
- 选方: 治巴达干增盛症 蜂蜜(炼)20g,诃子、川楝子、栀子、黄柏各10g。制成搅合剂。每次5~10g,早晚空腹服。(《内蒙古验方》五味蜂蜜揽合剂)
- 注意事项: /
现代研究
- 化学成分: 主含葡萄糖和果糖(70~80%)。尚含少量蔗糖、糊精、有机酸、蛋白质、挥发油、蜡、花粉粒、维生素类、酶类、乙酰胆碱、无机盐等。维生素包括B1、B2、B6、C、K、H含生长刺激素、泛酸、烟酸、胡萝卜素,酶类有淀粉酶、转化酶、过氧化酶及脂酶等,无机盐类包括微量的镁、硫、磷、钙、钾、钠、碘等[1,2]。
- 药理作用: 1.抗菌作用 蜂蜜在室温下放置数年也不腐败,提示有防腐作用。在体外蜂蜜对链球菌、葡萄球菌、白喉杆菌、炭疽杆菌、痢疾杆菌、伤寒杆菌、副伤寒杆菌、布氏杆菌、肺炎杆菌和铜绿假单胞菌均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1,2]。抑菌有效成分可能为过氧化氢、黄酮类[3]。近年发现蜂蜜所含葡萄糖氧化酶在催化葡萄糖化时产生的过氧化氢有抑菌作用[4]。 2.对消化系统的影响 蜂蜜有缓泻作用[5],小鼠灌服蜂蜜可促进小肠推进运动,缩短通便时间[6]。 3.对糖代谢的影响 正常和四氧嘧啶糖尿病兔灌服5ml/kg,对血糖无明显影响,10ml/kg和15ml/kg时,则使血糖升高[7]。 4.解毒作用 灌服蜂蜜对川乌中毒小鼠有明显解毒作用,可使死亡时间延迟,呕吐、腹泻、抽搐等中毒反应减轻,死亡率降低[8]。 5.滋补强壮与促进组织再生 蜂蜜含丰富的糖、维生素等营养物质,是良好的滋补品[1]。饲料中加入蜂蜜,可使大鼠体重增加更快[9]。对部分肝切除大鼠,蜂蜜使肝脏再生加速[10]。 6.毒性 小鼠灌服蜂蜜40ml/kg,观察7d,给药后数分钟活动减少,有的俯伏,2h后恢复,无死亡和其他异常发生;灌服20ml/kg或10ml/kg,未见异常[6]。
- 参考文献: 化学成分 (1)李广勋.中药药理毒理与临床.天津:天津科技翻译出版公司,1992.360 (2)《全国中草药汇编》编写组.全国中草药汇编(上册).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75.879 药理 (1)王本祥.蜜蜂产品的医疗效能.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1981.111~133 (2)Khristov G,et a1.C A,1962,57:13007h (3)Bogdanov S.C A,1984,101:71363k (4)吕效吾.蜜蜂杂志,1990,(1):10~11 (5)《全国中草药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