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点地梅
本内容旨在为您提供一份详尽的关于藏点地梅的概览。藏点地梅又名图布德-达兰套布其,归类于蒙药,为报春花科植物西藏点地梅的全草,可利尿,燥协日乌素,消肿,杀黏。
此外,还有更多关于藏点地梅的基本信息,如基本信息、基原信息、药物运用...... 助您快速且全面地了解该药品。
- 音译名: 图布德-达兰套布其
- 分类: 蒙药
基本信息
- 中药名: 藏点地梅
- 类别: 蒙药
- 民族药名: 图布德-达兰套布其
- 民族药名出处: 《无误蒙药鉴》
- 药材来源: 为报春花科植物西藏点地梅的全草。
- 出处: 《中华本草》蒙药卷
- 功效: 利尿,燥协日乌素,消肿,杀黏。
- 主治: 主治浮肿,水肿,关节协日乌素病,炭疽,咽喉肿痛。
基原信息
- 来源生物拉丁名: Androsace mariae Kanitz var.tibetica(Maxim.)Hard.-Mazz.
- 药物分类: 植物药
- 来源生物形态: 西藏点地梅 Androsacemariae Kanitz var .tibetica(Maxim.) Hard.-Mazz. 多年生草本。主根暗褐色,具多数纤细支根。匍匐茎纵横蔓延,暗褐色,莲座丛常集生成疏丛或密丛,基部有宿存老叶,新枝红褐色,长1~3cm,顶端疏生新叶。叶灰蓝绿色,矩圆形,匙形或倒披针形,长1~2(~3)cm,宽2~4(~5)mm,先端急尖或渐尖,有软骨质锐尖头,基部渐狭或下延成柄状,两面无毛,边缘软骨质,具明显缘毛。花葶1~2枚,直立,高2~8(12)cm,被柔毛,边缘软骨质,有缘毛,花梗直立或略弯曲,长5~8mm,果期可延伸至1.2cm;花萼钟状,长约3mm,外面密被柔毛和短腺毛,5中裂,裂片三角形,先端尖;花冠淡紫红色,直径8~10mm,喉部黄色,有绛红色环状凸起,边缘微缺,花冠裂片倒卵形,长4mm;柱头稍膨大。蒴果倒卵形,顶端5~7裂,稍超出花梗。种子数枚,小,褐色,近矩圆形,背腹压扁,种皮有蜂窝状凹眼。花期5~6月,果期6~7月。
- 来源生物资源分布: 生于海拔1000~2900m的山地草甸及亚高山草甸,适应于砂质壤土。分布于内蒙古锡林郭勒盟、乌兰察布盟、呼和浩特、阿拉善盟及山西、甘肃、青海、四川、西藏等地。
- 栽培与养殖: /
- 代用药: /
- 采收加工: 夏季花开时采集全草,除去杂质,阴干。
- 炮制方法: /
- 性状鉴别: /
- 显微鉴别: /
- 理化鉴别: /
药物运用
现代研究
- 化学成分: /
- 药理作用: /
- 参考文献: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