苦苣苔
本内容旨在为您提供一份详尽的关于苦苣苔的概览。苦苣苔又名叔日力格-乌布斯,归类于蒙药,为苦苣苔科植物卷丝珊瑚苣苔的带花全草,可清热止泻,解毒,愈伤止血,补肾。
此外,还有更多关于苦苣苔的基本信息,如基本信息、药物运用、现代研究...... 助您快速且全面地了解该药品。
- 音译名: 叔日力格-乌布斯
- 分类: 蒙药
基本信息
基原信息
- 来源生物拉丁名: Corallodiscus kingianus (Craib)Burtt
- 药物分类: 植物药
- 来源生物形态: 卷丝珊瑚苣苔Corallodiscus kingianus(Craib)Bunt 多年生草本,高约30cm。根茎肥厚粗短,表面黑褐色。叶于基部丛生,平卧;叶片卵形至菱形,肥厚肉质,先端急尖,基部渐狭,边缘具细锯齿,上面深绿色,下面密被棕色细长丝毛;叶柄宽薄,密被棕色长丝状毛,长2.5~3cm,宽2cm。聚伞花序,顶生;花茎数枝由叶丛抽出,紫黑色,被棕色细绒毛;花冠圆柱状钟形,5裂,天蓝色。蒴果狭卵球形或长圆状卵形,长约8mm,具宿存花柱。种子淡褐色,纺锤形。花期6~7月,果期8~9月。
- 来源生物资源分布: 生于山岩石旁。分布于西藏等地。
- 栽培与养殖: /
- 代用药: /
- 采收加工: 7~8月采收带花全草,除去杂质、泥土,阴干。
- 炮制方法: /
- 性状鉴别: /
- 显微鉴别: /
- 理化鉴别: /
药物运用
- 性味归经: 味苦、甘,性凉。效钝、燥、固、软、轻。
- 用法用量: 内服:煮散剂,3~5g;或入丸、散。
- 考证: 本品载于《认药白晶鉴》。《认药白晶鉴》称:“巴日格扎-哈布,生于山岩旁,叶大,扁平,质厚,具纹,平展。开蓝色花。味苦、甘。”《无误蒙药鉴》称:“生于岩石旁,叶扁平,大而厚,开灰蓝色花,老时变白。”并附植物形态图1幅。上述植物生境、形态及附图特征与苦苣苔的生境、形态特征相符,故认定历代蒙医药文献所载的巴日格扎-哈布即叔日力格-乌布斯(苦苣苔)。
- 制剂: /
- 选方: 治食物中毒 葶苈子、沙芥、水柏枝、卷丝苦苣苔、诃子、山野豌豆各等量。制成煮散剂。每次3~5g,每日1~2次,水煎服。(《观者之喜》六味葶苈子汤)
- 注意事项: /
现代研究
- 化学成分: /
- 药理作用: /
- 参考文献: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