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石脂
本内容旨在为您提供一份详尽的关于白石脂的概览。白石脂又名查干-莫勒黑-朝鲁,归类于蒙药,为硅酸盐类矿物高岭土的一种白色块状物,可愈伤,接骨,干脓,燥协日乌素,止血,除脑疾。
此外,还有更多关于白石脂的基本信息,如基本信息、基原信息、现代研究...... 助您快速且全面地了解该药品。
- 音译名: 查干-莫勒黑-朝鲁
- 分类: 蒙药
基本信息
- 中药名: 白石脂
- 类别: 蒙药
- 民族药名: 查干-莫勒黑-朝鲁
- 民族药名出处: 《无误蒙药鉴》
- 药材来源: 为硅酸盐类矿物高岭土的一种白色块状物。
- 出处: 《中华本草》蒙药卷
- 功效: 愈伤,接骨,干脓,燥协日乌素,止血,除脑疾。
- 主治: 主治骨伤,肌筋脉断,天花疹毒。
基原信息
- 来源生物拉丁名: /
- 药物分类: 矿物药
- 来源生物形态: 高岭土 Kaolinite 单斜晶系。主要为高岭石微细晶体组成的矿物。是各种结晶岩(花岗岩、片麻岩等)风化后的产物。纯净者为白色,含有杂质者是灰色或淡黄色。大部分是致密土状或松散的土块状粉末。质软。容易分散于水中或其他液体中。有滑腻感,并有土味。相对密度2.54~2.60。熔点约178.5℃。
- 来源生物资源分布: 主要分布于岩浆岩、变质岩的风化壳中。主产于河南、山西和江苏等地。
- 栽培与养殖: /
- 代用药: /
- 采收加工: 全年皆可采挖。挖出后,拣去杂石、泥土等杂质即得。
- 炮制方法: 1.白石脂 拣净杂质,打成小块即可。 2.煅白石脂 取净白石脂,碾成细粉,再用米醋和匀,做成饼状,置铁锅内,用无烟强火煅至红透,醋淬,取出晾干(每白石脂0.5kg,用米醋0.1L)。煅后,成品性状与白石脂粉末相似,但不甚光滑细腻,以指捻之微涩。
- 性状鉴别: 性状鉴别 本品为不规则块状物,大小不一。白色粉质块,滑腻如脂;条痕白色;质较软,易碰碎,吸水性强,粘舌,嚼之无沙粒感。具土腥气,味微。 以色白、细腻、易碎、吸水性强者为佳。
- 显微鉴别: 显微鉴别 透射偏光镜下:薄片中无色,正突起抵。干涉色为I级灰白色。于扫描电镜下成堆叠的假六方状;于透射电镜下为假六万状,厚度均匀,轮廓清楚。
- 理化鉴别: 理化鉴别 取本品粉末约1g,加10ml稀盐酸,浸渍lh后过滤:①取滤液lm1,加氢氧化钠试液至成碱性时,生成白色胶状沉淀。过量的氢氧化钠则使沉淀溶解。(检查铝盐) ②取滤液lm1,加氢试液至生成白色胶状沉淀,滴加茜素磺酸钠指示液数滴,沉淀即显樱红色。(检查铝盐)
药物运用
- 性味归经: 味甘、酸,性平。
- 用法用量: 内服:研末,入丸、散。
- 考证: 本品载于《无误蒙药鉴》。《金光注释集》载:“巴勒扎布一嘎日布分雌雄两种。雄巴勒扎布质硬松散与赤石脂有颗粒大小之别,但大致一样。雌巴勒扎布为体轻、无颗粒,灰白色、轻泡,断面有沟纹。”《无误蒙药鉴》称:“巴勒扎布一嘎日布为白色石块,略厚,致密,纹理较长,且质地较松软。”并附有矿物形态图1幅。上述矿物形态特征及附图与白石脂形态特征基本吻合,政认定历代蒙医药文献所载的巴勒扎布-嘎日布即查干-莫勒黑-朝鲁(白石脂)。
- 制剂: /
- 选方: 治骨折 白石脂(制)、寒水石(制)、赭石(制)、炉甘石(制)、百合、杜仲各等量。制成糊丸。每次1.5~3g,每日2次,温开水送服。(《蒙医药方汇编》六味杜仲丸)
- 注意事项: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