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簪花
本内容旨在为您提供一份详尽的关于玉簪花的概览。玉簪花又名哈斯-哈塔胡尔-其其格,归类于蒙药,为百合科植物玉簪的花,可清热,解毒,止咳,利咽喉。
此外,还有更多关于玉簪花的基本信息,如基本信息、基原信息、现代研究...... 助您快速且全面地了解该药品。
- 音译名: 哈斯-哈塔胡尔-其其格
- 分类: 蒙药
基本信息
- 中药名: 玉簪花
- 类别: 蒙药
- 民族药名: 哈斯-哈塔胡尔-其其格
- 民族药名出处: 《内蒙古蒙药材标准》
- 药材来源: 为百合科植物玉簪的花。
- 出处: 《中华本草》蒙药卷
- 功效: 清热,解毒,止咳,利咽喉。
- 主治: 主治咽喉肿痛,音哑,肺热,毒热。 《论说医典》;“清咽喉毒热。
基原信息
- 来源生物拉丁名: Hosta plantaginea (Lam.) Ascherson.
- 药物分类: 植物药
- 来源生物形态: 玉簪Hosta plantaginea(Lam.)Ascherson 多年生草本。具粗根茎。叶基生,成丛;叶柄长20~40cm;叶片卵形至心状卵形,长15~25cm,宽9~15.5cm。花葶于夏秋两季从叶丛中抽出,具1枚膜质的苞片状叶,长4~6cm,宽1.5~2cm;总状花序,花梗长1.2~2cm,基都具苞片,苞片长2~3cm,宽1~1.2cm;花白色,芳香,花被简下部细小,长5~6cm,花被直径2.5~3.5cm,裂片6,长椭圆形,长3.5~4cm,宽约1.2cm;雄蕊下部与花被简贴生,与花被等长,或稍伸出花被外;子房长1.2cm,花柱常伸出花被外。蒴果圆柱形,长6cm,直径1cm。花期7~8月,果期8~9月。
- 来源生物资源分布: 生于阴湿地区。我国各地有栽馆。
- 栽培与养殖: 生物学特性 喜阴湿,耐寒,耐旱,怕阳光直晒,如受强光叶片即变黄,严重时整株叶片干枯。对土壤要求不甚严,以肥沃湿润的砂质壤土为宜,可连作10年以上不影响生长。 栽培技术 用种子和分株繁殖。种子繁殖;条播,按行距约10cm开沟,沟深约1cm,将种子均匀撒入沟内,覆土后稍加镇压,浇水,保持土壤湿度,气温20~25℃时,25d左右可出苗。幼苗长出2~3片叶时,按行株距45cm×30cm移栽。分株繁殖:春秋季均可进行,以秋季分根为宜,将2~3年以上生的老株挖出,把根葩分开,以2~3个芽为一丛,进行移栽。 田间管理 用种子繁殖的幼苗生长较慢,需经常注意松土锄草。玉簪喜肥,应多施一些磷、钾肥或饼肥,以利植株生长。每年3月底在植株周围施腐熟的肥料,然后浇水促进萌发。生长季节,可施2~3次追肥,这样叶色深绿,花大洁白。幼苗期或移栽后如无遮荫,需搭棚。
- 代用药: /
- 采收加工: 7~8月间摘花,用线串连,阴干。
- 炮制方法: /
- 性状鉴别: 性状鉴别 本品多皱缩成条状,稍破碎,完整者长8~12.5cm。花被漏斗状,黄白色或褐色。简部细长,长4~8cm,直径0.5~1cm,喉部扩大。花被6裂,裂片椭圆形,先端渐尖,长3.5~4cm,宽约1.2cm。花丝6,与花被等长,下部与花筒贴生,有的残存“丁”字形花药。花柱细长,超出雄蕊。子房上位,长1~1.5cm。质轻软。气微,味微苦。 以色黄白、身于、个完整者为佳。
- 显微鉴别: 显微鉴别 粉末特征:浅棕黄色。花粉粒圆形、椭圆形,外壁具网状纹理,直径88~96μm。草酸钙针晶成束或散在,长68~137μm。花粉囊内壁细胞呈不规则长方形,细胞壁点状或条状增厚。导管直径13~22μm,为螺纹或网纹。气孔不等式,副卫细胞4~5个。
- 理化鉴别: 理化鉴别 取本品粉末1g,加70%乙醇15m1,水浴温浸30min,滤过,滤液置水浴上蒸干,加甲醇少量溶解,用毛细管点样于滤纸上,做两份,一份用氨水熏后,斑点显黄色,置紫外灯下观察显淡蓝色荧光;另一份加l%三氯化铝试液1滴,置紫外灯下观察显黄绿色荧光。
药物运用
现代研究
- 化学成分: /
- 药理作用: 抗肿瘤作用 玉簪醇浸膏口服或腹腔注射,对小鼠白血病L615有抑制作用[1]。
- 参考文献: 药理 (1)中国医学科学院输血及血液研究所.血液病研究动态,1972,(5):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