狗尾草
本内容旨在为您提供一份详尽的关于狗尾草的概览。狗尾草又名乌日音-苏勒,归类于蒙药,为禾本科植物狗尾草的种子,可止泻,健胃。
此外,还有更多关于狗尾草的基本信息,如基本信息、药物运用、现代研究...... 助您快速且全面地了解该药品。
- 音译名: 乌日音-苏勒
- 分类: 蒙药
基本信息
- 中药名: 狗尾草
- 类别: 蒙药
- 民族药名: 乌日音-苏勒
- 民族药名出处: 《认药白晶鉴》、《无误蒙药鉴》、《蒙药学》
- 药材来源: 为禾本科植物狗尾草的种子。
- 出处: 《中华本草》蒙药卷
- 功效: 止泻,健胃。
- 主治: 主治大便溏薄,水谷不化,久泻不止,腹胀肠鸣,频频呃逆。
基原信息
- 来源生物拉丁名: Setaria viridis (L.) Beauv.
- 药物分类: 植物药
- 来源生物形态: 狗尾草 Setaria viridis(L.)Beauv. 一年生草本,高30~40cm。根须状,秆直立或基部膝曲,通常较细弱。叶鞘较松弛,无毛或具柔毛;叶舌具1~2mm长的纤毛;叶片扁平,长5~30cm,宽2~15cm,微弯垂或直立,绿色、黄色或变紫色。小穗椭圆形,先端钝,长2~2.5mm,第1颖卵形,具3脉,第2颖具5脉;第1外稃与小穗等长,具5~7脉,有一窄狭的内秤。谷粒长圆形,顶端钝,具细点状皱纹。花、果期5~10月。
- 来源生物资源分布: 生长于荒野、道旁、田间。分布于我国大部分地区。
- 栽培与养殖: /
- 代用药: /
- 采收加工: 谷粒成熟时割取,晒干后打下种子,除去杂质。
- 炮制方法: /
- 性状鉴别: /
- 显微鉴别: /
- 理化鉴别: /
药物运用
- 性味归经: 味甘、涩,性温。效轻、燥。
- 用法用量: 内服:煮散剂,3~5g;或入丸、散。
- 考证: 本品载于《认药白晶鉴》。《认药白晶鉴》称:“生于田间或路旁,叶展开,油绿,县长脉纹的大叶。茎和穗绿色,状如鼠尾,种子如荆芥,味甘、涩。还有一种为茎灰绿色,穗黄色,无柄,状如佛灯。”《无误蒙药鉴》载:“分烈性和柔性两种。烈性者:生于是或草坪,根油润棕色,茎棕色,具剑状绿叶,叶全缘,花灰色,狗尾状,种子小,红色。柔性者:叶像柳叶、茎长,开灰红色花,状如棉花。根横生,质硬。种子和花不一定都是色红。”并附植物形态图2幅。上述植物形态、生境及附图特征与蒙医所认用的狗尾草的形态、生境特征相符,故认定历代蒙医药文献所载的纳日本即乌日音-苏勒(狗尾草)。
- 制剂: /
- 选方: 治腹胀肠鸣,频频呃逆,泄泻 五味子、全石榴、肉桂、荜茇、干姜、葫芦、车前子、橡子、狗尾草各等量。制成散剂。每次1.5~3g,每日2~3次,温开水送服。(《后续医典》九味五味子散)
- 注意事项: /
现代研究
- 化学成分: /
- 药理作用: /
- 参考文献: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