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角
本内容旨在为您提供一份详尽的关于牛角的概览。牛角又名乌赫仁-额布日,归类于蒙药,为牛科动物黄牛和水牛的角,可燥脓恶血,燥协日乌素,利水。
此外,还有更多关于牛角的基本信息,如基原信息、药物运用、现代研究...... 助您快速且全面地了解该药品。
- 音译名: 乌赫仁-额布日
- 分类: 蒙药
基本信息
- 中药名: 牛角
- 类别: 蒙药
- 民族药名: 乌赫仁-额布日
- 民族药名出处: 《无误蒙药鉴》
- 药材来源: 为牛科动物黄牛和水牛的角。
- 出处: 《中华本草》蒙药卷
- 功效: 燥脓恶血,燥协日乌素,利水。
- 主治: 主治肺脓肿,水肿,肝热。
基原信息
- 来源生物拉丁名: Bos taurus domesticus Gmelin;Bubalus bubalis Linnaeus
- 药物分类: 动物药
- 来源生物形态: 参见“牛黄”条。
- 来源生物资源分布: /
- 栽培与养殖: /
- 代用药: /
- 采收加工: 收集牛角,去除骨塞,洗净。
- 炮制方法: 取净牛角,锉成末,炒黄。
- 性状鉴别: 性状鉴别 呈稍扁平而弯曲的锥形,长短不一。表面棕黑色或灰黑色,一侧有数条横向的沟槽,另一侧有密集的横向凹陷条纹。上部渐尖,有纵纹,基部略呈三角形,中空。角质,坚硬。气微腥,味淡。
- 显微鉴别: 显微鉴别 粉末特征:灰褐色。碎块不规则形,淡灰白色、淡灰黄色或灰褐色。纵断面观表面可见细长梭形皮层细胞,有纵长裂缝,布有微细灰棕色色素颗粒;横断面现皮层细胞平行排列,呈弧状弯曲似波峰样,有众多黄棕色色素颗粒。有的碎块表面平整,色素颗粒及裂隙均少。
- 理化鉴别: /
药物运用
- 性味归经: 味涩、咸,性温。
- 用法用量: 内服:煮散剂,3~5g;或入丸、散。
- 考证: 本品载于《无误蒙药鉴》。内称:“水牛为牛类,分布于汉地和尼泊尔,头颅似犏牛,毛似黄牛,毛色灰褐……牛主要分布于蒙古地区,比牦牛雅观,毛短,有白、黑、红、黄花、红毛白斑、黑头红毛等各种毛色的。”并附动物图3幅。上述动物特征、分布及附图与黄牛和水牛特征相符。
- 制剂: /
- 选方: 治肝热,配毒症,亚玛病,腰肾损伤,尿频,血热,尿血,血热性眼病 红花、查干泵嘎、降香各60g,丁香、建莲子、木香、诃子、川楝子、栀子、水牛角粉或牛角、人工牛黄、银朱各30g,黑云香15g。制成水丸。每次2~3g,每日1~2次,温开水送服。(《内蒙古蒙成药标准》十三味红花丸)
- 注意事项: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