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蓬
本内容旨在为您提供一份详尽的关于沙蓬的概览。沙蓬又名楚力格日,归类于蒙药,为藜科植物沙蓬的全草,可祛疫,清热,解毒,利尿。
此外,还有更多关于沙蓬的基本信息,如基本信息、基原信息、现代研究...... 助您快速且全面地了解该药品。
- 音译名: 楚力格日
- 分类: 蒙药
基本信息
- 中药名: 沙蓬
- 类别: 蒙药
- 民族药名: 楚力格日
- 民族药名出处: 《无误蒙药鉴》
- 药材来源: 为藜科植物沙蓬的全草。
- 出处: 《中华本草》蒙药卷
- 功效: 祛疫,清热,解毒,利尿。
- 主治: 主治疫热增盛,头痛,身目黄疸,口糜,齿龈溃烂,尿道灼痛,肾热等症。
基原信息
- 来源生物拉丁名: Agriophyllum squarrosum (L. ) Moq.
- 药物分类: 植物药
- 来源生物形态: 沙蓬 Agriophyllum squarrosum(L.)Moq. 一年生草本,高15~50cm。茎坚硬,浅绿色,具不明显条棱,幼时全株密被分枝状毛,后脱落;多分枝,最下部枝条通常对生或轮生,平卧,上部枝条互生,斜展。叶无柄,披针形至条形,长1.3~7cm,宽4~10mm,先端渐尖,有小刺尖,基部渐狭,有3~9条纵行脉,幼时下面密被分枝状毛,后脱落。花序穗状,紧密,宽卵形或椭圆形,无梗,通常1(3)个着生叶腋;苞片宽卵形,先端急缩具短刺尖,后期反折;花被片1~3,膜质;雄蕊2~3,花丝扁平,锥形,花药宽卵形;子房扁卵形,被毛,柱头2。胞果圆形或椭圆形,两面扁平或背面稍凸,除基部外周围有翅,顶部具果喙,果喙裂成2个条状扁平的小喙,在小喙先端外侧各有1小齿。种子近圆形,扁平、光滑。花期8月,果期9~10月。
- 来源生物资源分布: 生于流动、半流动沙丘上。分布于东北、华北、西北及河南。西藏等地。
- 栽培与养殖: /
- 代用药: /
- 采收加工: 夏、秋季采收,除去杂质,切段,阴干。
- 炮制方法: /
- 性状鉴别: /
- 显微鉴别: /
- 理化鉴别: /
药物运用
- 性味归经: 味苦、涩,性平。效糙。
- 用法用量: 内服:煮散剂,3~5g;或入丸、散。
- 考证: 本品载于《认药白晶鉴》。《认药白晶鉴》称:“(吉刺儿)生于沙丘,茎矮小,刺多,暗绿黄色,叶小而厚,果穗黏附衣裤。”《无误蒙药鉴》载:“叶小,色深、肥厚,果穗黏着衣裤、刺使皮肤瘙痒。植株占一脚掌……秋冬叶枯时变红。”并附植物形态图1幅。上述植物形态、附图特征与蒙医所沿用的抄蓬之形态特征一致,故认定历代蒙医药文献所载的吉刺儿即楚力格日(沙蓬)。
- 制剂: /
- 选方: 1.治瘟疫热,神疲欲减 沙蓬、地格达、木鳖子(制)、苦参各等量。制成煮散剂。每次3~5g,每日1~2次,水煎服。(《蒙医药方汇编》四味沙蓬汤) 2.治口腔糜烂,牙龈肿痛 紫草茸、沙蓬、胡黄连各15g,白糖、枇杷叶、吉勒泽各10g,麝香0.25g,熊胆5g。制成散剂。每次1.5~3g,每日1~3次,温开水送服。(《观者之喜》八味沙蓬散)
- 注意事项: /
现代研究
- 化学成分: /
- 药理作用: /
- 参考文献: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