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芥
本内容旨在为您提供一份详尽的关于沙芥的概览。沙芥又名额勒森-老泵,归类于蒙药,为十字花科植物沙井、宽翅沙芥的全草,可解毒,消食。
此外,还有更多关于沙芥的基本信息,如基本信息、药物运用、现代研究...... 助您快速且全面地了解该药品。
- 音译名: 额勒森-老泵
- 分类: 蒙药
基本信息
- 中药名: 沙芥
- 类别: 蒙药
- 民族药名: 额勒森-老泵
- 民族药名出处: 《无误蒙药鉴》
- 药材来源: 为十字花科植物沙井、宽翅沙芥的全草。
- 出处: 《中华本草》蒙药卷
- 功效: 解毒,消食。
- 主治: 主治头痛,吐泻,胃胀腹痛。
基原信息
- 来源生物拉丁名: Pugionium cornutum(L.)Gaertn.;Pugionium dolabratum Maxim
- 药物分类: 植物药
- 来源生物形态: 1.沙芥 Pugionium cornutum(L.)Gaertn. 一年或二年生草本,高50~100cm。茎直立,基部多分枝。叶肉质,单叶互生;基生叶羽状深裂或全裂,裂片不规则,先端尖;茎生叶倒披针形成线形,全缘或有波状齿。总状花序组成圆锥形;花白色或淡黄色;萼片4,倒披针形;花瓣4,线状披针形;雄蕊6,四强。角果卵圆形,不开裂,两侧上方有2个短剑状的长翅,翅长4~5cm,宽2~3.5cm。角果上有6~8个尖刺。花期6~8月,果期8~9月。 2.宽翅沙芥Pugionium dolabratum Maxim. 本种与沙芥形状类同,主要区别为:短角果翅较宽,约8mm,近平展,角果具3~4钝刺或尖刺。花、果期6~8月。
- 来源生物资源分布: 1.沙芥 Pugionium cornutum(L.)Gaertn. 生于沙丘间或半固定沙丘上。分布内蒙古、陕西、宁夏等地。 2.宽翅沙芥Pugionium dolabratum Maxim. 生于草原、荒漠草原及草原化荒漠地带的半固定沙地、分布于内蒙古、宁夏、甘肃、陕西等地。
- 栽培与养殖: /
- 代用药: /
- 采收加工: 夏、秋季采挖,除去泥土,洗净,切段阴干或晒干。
- 炮制方法: /
- 性状鉴别: 性状鉴别(1)沙芥 全草缠绕成团。根呈长圆柱形,黄棕色。茎多分枝,表面黄绿色,微具纵棱。茎生叶较大,具长柄,完整的叶片长10~25cm,宽3~4cm,羽状全裂,先端裂片较大,全缘或1~2齿,侧裂片长圆形,具2~3齿;茎生叶较小,羽状全裂,茎上部叶呈条状披针形。总状花序。短角果横肾形,两侧具2枚细剑状翅,上翘起成钝角状;果皮革质,不易开裂,表面具网纹和6~8尖刺,种子长圆形,长约1mm,黄棕色,富油性。具辛辣味。 (2)宽翅沙芥 根圆柱形、茎细长多分枝,常缠绕成团。叶多卷缩破碎,完整的基生叶与茎下部叶为二回羽状深裂至全裂,茎中部叶为一回羽状全裂,易脱落,茎上部叶线形,全缘,叶片质稻厚。短角果椭圆形而扁,两侧具扁而宽的不等长的膜质翅,翅长1~2cm,宽6~10mm,可见平行脉纹,翅先端具不整齐齿,果皮表面具齿状突起和数枚长短不等的细刺。种子1粒,扁卵形,直径约1cm,富油性。具辛辣味。
- 显微鉴别: /
- 理化鉴别: /
药物运用
- 性味归经: 味辛,性微温。效锐、糙、轻、燥。
- 用法用量: 内服:煮散剂,3~5g;或入丸、散。
- 考证: 本品载于《认药白晶鉴》《认药白晶鉴》称:“生于沙质地,茎长拃余,叶厚,色绿,花白色,似水泡,根具萝卜味。”《无误蒙药鉴》所述内容同上,并附植物形态图1幅。上述植物生境、形态特征及附图与蒙医所沿用的沙芥之生境、形态特征相符,故认定历代蒙医药文献所载的吉乌拉普格即额勒森-老泵(沙芥)。
- 制剂: /
- 选方: 治食肉中毒,毒热,食物中毒 葶苈子、沙芥、水柏枝、苦苣苔、岩黄芪、诃子、哈日一萨日德玛各20g。制成煮散剂。每次3~5g,每日1~2次,水煎服。(《蒙药方剂工艺流程》七味葶苈子汤)
- 注意事项: /
现代研究
- 化学成分: /
- 药理作用: /
- 参考文献: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