杧果核
本内容旨在为您提供一份详尽的关于杧果核的概览。杧果核又名芒告日-吉木斯,归类于蒙药,为漆树科植物杧果的果核,可补肾,祛肾寒。
此外,还有更多关于杧果核的基本信息,如基本信息、基原信息、现代研究...... 助您快速且全面地了解该药品。
- 音译名: 芒告日-吉木斯
- 分类: 蒙药
基本信息
- 中药名: 杧果核
- 类别: 蒙药
- 民族药名: 芒告日-吉木斯
- 民族药名出处: 《无误蒙药鉴》
- 药材来源: 为漆树科植物杧果的果核。
- 出处: 《中华本草》蒙药卷
- 功效: 补肾,祛肾寒。
- 主治: 主治肾虚,肾寒,腰腿痛。
基原信息
- 来源生物拉丁名: Mangifera indica L.
- 药物分类: 植物药
- 来源生物形态: 杧果 Mangifera indica L. 常绿大乔木,高10~20m。树皮灰黑色,小枝褐色,无毛。单叶互生,聚生枝顶;叶柄长2~6cm;叶形和大小变化较大,薄革质,通常为长圆形或长圆状披针形,长12~30cm,宽3.5~6.5cm,先端渐尖、长渐尖或急尖,基部楔形或近圆形,边缘皱波状,无毛,叶面略具光泽;侧卧20~25对,斜升,两面突起,网脉不显。圆锥花序长20~25cm,多花密集,有柔毛;花小,杂性,黄色或淡黄色;萼片5,卵状披针形,长2.5~3mm,宽约1.5mm,有柔毛;花瓣5,长约为萼的2倍;花盘肉质,5浅裂;雄蓝5,仅1枚发育,长约2.5mm,花药卵圆形,花丝极短;子房斜卵形,径约1.5mm,无毛,花柱近顶生,长约2.5mm。核果椭圆形或肾形,微扁,长5~10cm,宽3~4.5cm,成熟时黄色,中果皮肉质,肥厚,鲜黄色,味甜,果核坚硬。花期3~4月,果期7~8月。
- 来源生物资源分布: 生于海拔200~1350m的山坡、河谷或旷野林中。分布于福建、台湾、广东、海南、广西、云南等地。
- 栽培与养殖: /
- 代用药: /
- 采收加工: 夏季果实成熟后采摘,除去果肉,取果核,晒干。
- 炮制方法: /
- 性状鉴别: 性状鉴别 本品呈扁长卵形,长5~8cm,宽3~4.5cm,厚1~2cm。表面黄白色或灰棕色,具数条斜向筋脉纹(内果皮维管束)及绒毛状纤维,韧性。中央隆起,边缘侧扁薄,另一侧较圆钝。质坚硬,手摇之内藏种子作响,破开后内表面黄白色,光滑,有种子1枚;种皮薄;膜质,半透明,易脱离,种仁黄白色,肥厚,肾形。气微,味微酸、涩。 以个均匀、饱满、黄白色者为佳。
- 显微鉴别: /
- 理化鉴别: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