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腰子
本内容旨在为您提供一份详尽的关于木腰子的概览。木腰子又名额力根-芍沙,归类于蒙药,为豆科植物榼藤子的种子,可清肝热,解毒,解痉。
此外,还有更多关于木腰子的基本信息,如基本信息、药物运用、现代研究...... 助您快速且全面地了解该药品。
- 音译名: 额力根-芍沙
- 分类: 蒙药
基本信息
- 中药名: 木腰子
- 类别: 蒙药
- 民族药名: 额力根-芍沙
- 民族药名出处: 《认药白晶鉴》、《蒙药志》
- 药材来源: 为豆科植物榼藤子的种子。
- 出处: 《中华本草》蒙药卷
- 功效: 清肝热,解毒,解痉。
- 主治: 主治肝热,肝区疼痛,水肿,白脉病,腹痛,吐泻。
基原信息
- 来源生物拉丁名: Entada phaseoloides (L. ) Merr.
- 药物分类: 植物药
- 来源生物形态: 榼藤子 Entada phaseoloides(L.)Merr. 常绿藤本。二回羽状复叶,叶轴顶端有卷须,羽片4~6个,各有小叶6~8枚;小叶椭圆矩形,长3~8.5cm,宽1.5~4cm,两侧不等,先端圆,基部楔形,革质。花黄色,芳香,稳状花序腋生,或排列为圆锥状;苞片线形,外有短柔毛;萼阔钟状,萼齿5,远离,长约2mm;花瓣5,基部稍连合;雄蕊10,花丝丝状;子房有短柄,花柱丝状,柱头凹下。荚果扁,木质,无毛,长30~100cm,宽8~12cm,10~30节,每节有种子1粒。种子近圆形,扁平,木质,直径4~5cm。花期3~4月,果熟期8月下旬。
- 来源生物资源分布: 生于灌木丛、山坡。分布于台湾、广东、广西、云南及西藏等地。
- 栽培与养殖: /
- 代用药: /
- 采收加工: 秋季采摘成熟果实,晒干,取出种子。
- 炮制方法: /
- 性状鉴别: 性状鉴别 种子呈扁圆形或扁椭圆形,直径4~6cm,厚约1cm。表面棕褐色至紫褐色,具光泽,有细密的网纹,有的被棕黄色细粉。种脐近圆形,微凹,种皮厚约1.5mm,种仁乳白色,子叶2片,厚3~4mm。质坚硬。气微,味淡,嚼之有豆腥味。
- 显微鉴别: /
- 理化鉴别: /
药物运用
现代研究
- 化学成分: 种子含脂肪油,其脂肪酸组成为肉豆蔻酸(mvristic acid),棕榈酸(Palmltic acid),硬脂酸(stearic acid),花生酸(arachidic acid),山萮酸(behenic acid),油酸(oleic acid),亚油酸(linoleic acid)和亚麻酸(lindenic acid)[1]。三萜类成分有榼藤皂苷(entada saponin)I[2]。种仁含酰胺类有榼藤酰胺(en-tadamide)A、B和榼藤酰胺A-β-D-吡喃葡萄糖苷(entadamideA-β-D-glucopyranoside)[3~5]。尚含榼藤子苷(phaseoloidin)等多种酚性物质[6]。
- 药理作用: /
- 参考文献: 化学成分 (1)Sengupta A,et a1.C A,1979,90:148437b (2)Liu W C,et a1.C A,1972,76:121809y (3)Ikegami F,et a1.Chem Pharm Bul1,1985,33(11):5153 (4)kegami F,et a1.Phytochemistry,1987,26(5):1525 (5)Da J,et a1.Phytochemistry,1991,30(11):3749 (6)Barua A,et a1.Phy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