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羊血
本内容旨在为您提供一份详尽的关于山羊血的概览。山羊血又名伊麻音-赤素,归类于蒙药,为牛科动物山羊的血,可解毒,愈伤,接骨,止血,燥协日乌素。
此外,还有更多关于山羊血的基本信息,如基原信息、药物运用、现代研究...... 助您快速且全面地了解该药品。
- 音译名: 伊麻音-赤素
- 分类: 蒙药
基本信息
- 中药名: 山羊血
- 类别: 蒙药
- 民族药名: 伊麻音-赤素
- 民族药名出处: 《无误蒙药鉴》
- 药材来源: 为牛科动物山羊的血。
- 出处: 《中华本草》蒙药卷
- 功效: 解毒,愈伤,接骨,止血,燥协日乌素。
- 主治: 主治杨梅疮,黑、白天花,肌肉损伤,骨伤,外伤肿痛,各种癣。
基原信息
- 来源生物拉丁名: Capra hircus (Linnaeus)
- 药物分类: 动物药
- 来源生物形态: 山羊 Capra hircus Linnaeus 体长1~1.2m。头长,颈短,耳大,吻狭长。雌雄额部皆有1对角,雄性的角特长;角基部略呈三角形,尖端略向后弯,角质中空,表面有环纹或前面呈瘤状。雄者颚下有总状长项。四肢细。尾短,不甚下垂。全体被粗直短毛,毛色有白、黑、灰或黑白相杂等多种。
- 来源生物资源分布: 为饲养家畜。遍及全国各地。
- 栽培与养殖: /
- 代用药: /
- 采收加工: 全年均可采,但秋、冬季采收质佳。一般杀后取血置平底器皿中晒干后切成小块。也可将鲜血灌于刮净油脂的羊肠内,扎成3~4cm长的小节,晒干。
- 炮制方法: /
- 性状鉴别: 性状鉴别 干燥血呈块状或片状,黑褐色或深紫色,稍显光泽。体轻。气腥。以色深紧有光泽者为佳。以清水1碗,人血少许,其血即由碗底上升成线形血丝不散者为真。
- 显微鉴别: /
- 理化鉴别: /
药物运用
现代研究
- 化学成分: 山羊或绵羊的血主要成分(除含水约4/5外)为多种蛋白质,此外尚含少量脂类,包括磷脂(phosPhatide)和胆甾醇(cholesterol),葡萄糖(glucose)及无机盐等。蛋白质主要是血红蛋白(hemoglobin),其次是血清蛋白(serum albumin),血清球蛋白(serum globulin)和少量纤维蛋白(fibrinogen)。羊血豆腐(羊血凝块)的组成,每100g约含水分82g,蛋白质16.4g,脂肪0.5g,碳水化合物0.1g[1]。血清含铁传递蛋白(transfer-rin)B、C、D、E,脂蛋白(fetoprotein)[2]。
- 药理作用: /
- 参考文献: 化学成分 (1)江苏新医学院.中药大辞典(上册).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77.960 (2)《中国药用动物志》协作组.中国药用动物志(第二册).天津: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1983.47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