宽苞棘豆
本内容旨在为您提供一份详尽的关于宽苞棘豆的概览。宽苞棘豆又名查干-萨日达玛,归类于蒙药,为豆科植物宽苞棘豆的全草,可泪水肿,利尿,止刺痛,止泻。
此外,还有更多关于宽苞棘豆的基本信息,如基本信息、基原信息、现代研究...... 助您快速且全面地了解该药品。
- 音译名: 查干-萨日达玛
- 分类: 蒙药
基本信息
- 中药名: 宽苞棘豆
- 类别: 蒙药
- 民族药名: 查干-萨日达玛
- 民族药名出处: 《无误蒙药鉴》
- 药材来源: 为豆科植物宽苞棘豆的全草。
- 出处: 《中华本草》蒙药卷
- 功效: 泪水肿,利尿,止刺痛,止泻。
- 主治: 主治浮肿,水肿,尿闭,肠刺痛。
基原信息
- 来源生物拉丁名: Oxytropis latibracteata Jurtz.
- 药物分类: 植物药
- 来源生物形态: 宽苞棘豆 Oxytropis latibracteata Jurtz. 多年生草本,高5~15cm。主根粗壮,黄褐色。茎短缩或近无茎,多少分枝,枝周围具多数褐色枯叶柄,形成密丛。单数羽状复叶,长4~11cm,叶轴及叶柄密被平伏或开展的绢毛,具小叶10~24;托叶膜质,卵形或三角状披针形,先端渐尖,密被长柔毛,与叶柄基部连合;小叶卵形至披针形,长5~12mm,宽3~5mm,先端渐尖,基都圆形,两面密被平伏的白色或黄褐色绍毛。总花梗较细弱,较叶长或近等长,密被短柔毛或混生长柔毛,上端混杂有黑色短毛;苞片宽椭圆形,两端尖,较萼短,稀近等长,密被绢毛;花萼筒状,长9~12mm,宽4~5mm,密被绢毛,并混生黑色短毛,萼齿披针形,长2.5~3.5mm;花冠蓝紫色紫红色或天蓝色,旗瓣长20~25mm,瓣片倒卵状矩圆形或矩圆形先端微凹,中部以下渐狭,翼瓣长18~20mm,瓣片矩圆状倒卵形先端钝,爪比瓣片长1.5~2倍,喙长约2mm。荚果卵状矩形,长1.5~2cm,宽约6mm膨胀,先端具短喙,密被白色或黑色短柔毛。花、果期7~8月。
- 来源生物资源分布: 生于荒漠带的高山草甸或山地树林下。分布于内蒙古、甘肃、青海、四川等地。
- 栽培与养殖: /
- 代用药: /
- 采收加工: 开花时采收,去净杂质,阴干。
- 炮制方法: /
- 性状鉴别: /
- 显微鉴别: /
- 理化鉴别: /
药物运用
- 性味归经: 味苦、辛,性平。效燥、轻、糙、柔、锐。
- 用法用量: 内服:煮散剂,3~5g;或入丸、散。
- 考证: 本品载于《无误蒙药鉴》。历代蒙医文献所载的萨日达玛有9种。《无误蒙药鉴》称:“查干-萨日达玛生于山岩温暖地带,茎叶小而具白色绒毛,花白色。”并附各种萨日达玛形态图8幅。据上述记载及附图,萨日达玛为豆科植物。蒙医沿用宽苞棘豆为查干-萨日达玛,故认定历代蒙医药文献所载的萨日达嘎日即查干-萨日达玛(宽苞棘豆)。
- 制剂: /
- 选方: 治热性水肿 宽苞棘豆、栀子、甘草、野凤仙花、冬葵果各15g,芫荽子5g。制成煮散剂。每次3~5g,每日2~3次,水煎服。(《观者之喜》六味栀子汤)
- 注意事项: /
现代研究
- 化学成分: /
- 药理作用: /
- 参考文献: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