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筒子
本内容旨在为您提供一份详尽的关于信筒子的概览。信筒子又名吉当嘎,归类于蒙药,为紫金牛科植物白花酸藤果、长圆叶酸藤果的果实,可杀虫,调胃火,消肿。
此外,还有更多关于信筒子的基本信息,如基本信息、药物运用、现代研究...... 助您快速且全面地了解该药品。
- 音译名: 吉当嘎
- 分类: 蒙药
基本信息
- 中药名: 信筒子
- 类别: 蒙药
- 民族药名: 吉当嘎
- 民族药名出处: 《无误蒙药鉴》、《认药白晶鉴》
- 药材来源: 为紫金牛科植物白花酸藤果、长圆叶酸藤果的果实。
- 出处: 《中华本草》蒙药卷
- 功效: 杀虫,调胃火,消肿。
- 主治: 主治皮肤寄生虫病,肠寄生虫,亚玛虫,浮肿,水肿,胃火衰败,消化不良,胃腹胀满,嗳气,食欲不振。 《无误蒙药鉴》:“杀虫,调胃火。”
基原信息
- 来源生物拉丁名: Embelia ribes Burm. f.;Embelia oblongifolia Hemsl.
- 药物分类: 植物药
- 来源生物形态: 1.白花酸藤果 Embelia ribes Burm.f. 攀缘灌木或藤本,长3~6m,枝条无毛。叶卵形至长椭圆形,全缘,无毛,下面常绿带白色;叶柄长5~7mm,有狭边缘。圆锥花序顶生兼上部腋生,密被短柔毛;苞片小;花极小,杂性,花梗长3mm;萼小,5深裂,锐尖;花瓣5,白色,长约2mm,有缘毛;雄蓝5,花丝多少着生于花瓣,药卵状长椭圆形;子房上位,在雌花中呈卵形,在雄花中退化为圆锥形,花柱圆柱形,柱头头状。浆果球形,径2~3mm。种子球形,基部有孔。花期1~7月,果期5~12月。 2.长圆叶酸藤果 Embelia oblongifolia Hems L. 攀缘灌木或藤本,长10m以上,茎圆柱形,通常直立,黄褐色,有多数皮孔。叶互生,披针形或长圆状披针形,长2.5~8cm,宽1.5~3.5cm,先端钝或圆,基部楔形,上部边缘有粗锯齿,侧脉多至10~15对以上;叶柄长6~8mm。短总状花序腋生,长12mm,花梗长2~3mm;花小;萼片5,萼裂片披针形;花冠5;雄蕊着生于花瓣基部;雌蕊在雄花中极退化,在雌花中与花瓣几等长,子房瓶形或卵形,花柱微弯,柱头头状或盾状。浆果扁球形,成熟时黄红色,内有种子1枚。花期10月至翌年2月,果期11月至翌年3月。
- 来源生物资源分布: 1.白花酸藤果 Embelia ribes Burm.f. 生于海拔50~2000m的林缘、山坡或路旁灌木丛中。分布于广东、广西等地。 2.长圆叶酸藤果 Embelia oblongifolia Hems L. 生于河边、路旁及灌木丛中。分布于广西、云南等地。
- 栽培与养殖: /
- 代用药: /
- 采收加工: 夏、秋季采摘,晒干。
- 炮制方法: /
- 性状鉴别: 性状鉴别 果实呈圆形或椭圆形,直径3~8mm,表面灰棕色,有皱纹。顶端可见柱头残基,基部有3~5mm的果柄和宿萼,果皮脆,易破碎。种子1枚,种皮褐色,种仁坚实,断面黄白色,角质,可见种皮伸入胚乳与胚乳交错排列的花纹。气味,味淡,有辛辣感。 以粒均匀、饱满、有辛辣感者为佳。
- 显微鉴别: /
- 理化鉴别: /
药物运用
- 性味归经: 味甘、酸,性平。效糙、锐。 《金光注释集》:“味甘、酸,消化后味酸,效热、锐、糙。”
- 用法用量: 内服:研末,3~5g;或入丸、散。
- 考证: 本品载于《认药白晶鉴》。《认药白晶鉴》称:“茎细长,具灰色、粗糙的小叶,开蓝红色小花,果实如霜冬的豆粒。味酸、甘。”《无误蒙药鉴》载:“……果实似空,摇时有响声。”上述植物形态特征及果实之特征与蒙医所沿用的信筒子原植物白花酸藤果、长圆叶酸藤果的形态特征基本相符。根据临床应用经验及文献记述,认定历代蒙医药文献所载的浩日海音-达日拉嘎即吉当嘎(信筒子)。
- 制剂: /
- 选方: 1.治胃肠、肛门、阴道虫病,皮癣,疥疮 信筒子7g,阿魏6g,紫(钅丱)5g,高良姜4g,麝香3g,铁杆蒿炭2g,荜茇1g。制成散剂。每次1.5~3g,每日2~3次,温开水送服。(《诊治明医典》七味信筒子散) 2.治消化不良,胃腹胀满,嗳气 芡实30g,干姜25g,胡椒20g,信筒子15g,诃子10g,荜茇、石榴各5g。制成散剂。每次1.5~3g,每日1~2次,温开水送服。(《诊治明医典》七味芡实散)
- 注意事项: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