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沙参
本内容旨在为您提供一份详尽的关于北沙参的概览。北沙参又名芦堆多杰曼巴,归类于藏药,为伞形科植物珊瑚菜的干燥根,可干黄水,消肿。
此外,还有更多关于北沙参的基本信息,如基原信息、药物运用、现代研究...... 助您快速且全面地了解该药品。
- 音译名: 芦堆多杰曼巴
- 分类: 藏药
基本信息
- 中药名: 北沙参
- 类别: 藏药
- 民族药名: 芦堆多杰曼巴
- 民族药名出处: /
- 药材来源: 为伞形科植物珊瑚菜的干燥根。
- 出处: /
- 功效: 干黄水,消肿。
- 主治: 风湿痹症、麻风病、皮肤病、黄水病。
基原信息
- 来源生物拉丁名: Glehnia littoralis Fr.Schmidt ex Miq.
- 药物分类: 植物药
- 来源生物形态: 多年生草本,高5~30cm,全体具灰褐色绒毛。主根细长,圆柱形,长可达40cm,直径0.5~1.5cm,少分枝;茎下部埋在沙土内,上部常浮露于地面,直立,基生叶卵形或宽三角状卵形,长6~10cm,宽2.5~4cm,三出或羽状分裂或二至三回羽状深裂;叶柄长可达10cm,紫红色,基部膨大呈鞘状,茎上都叶卵形,边缘具三角形圆锯齿。复伞状花序顶生,密生灰白色绒毛;总苞片有或无;伞辐10~14,不等长;小总苞9~13,线状披针形与小伞梗等长或更长;花白色,每一小伞形花序有花15~20;花萼5齿裂,裂片三角状披针形,疏生白毛;花瓣5,卵形,顶端内卷呈微缺状,背面疏生粗毛;雄蕊5;子房下位,花柱2。双悬果圆球形或椭圆形,直径0.6~1.0cm,背面有软毛,果棱具木栓质翅,被棕色刺状粗毛,顶端有残留花柱。分果横切面油管多数,围成一圈,胚腹面略凹陷。花期6~7月,果期7~8月。
- 来源生物资源分布: 生于海边沙滩,多栽培于肥沃的砂质土壤中。本品青藏高原不产,分布于山东、辽宁、河北、江苏、浙江、福建、广东、台湾等省。朝鲜、日本、前苏联亦有。
- 栽培与养殖: /
- 代用药: 蒙医将本品作无茎齐(苏鲁嘎保)一物入药。
- 采收加工: 夏、秋两季采挖,除去须根和茎,洗净泥土,置沸水中烫后,除去外皮,晒干。
- 炮制方法: /
- 性状鉴别: 性状鉴别:本品呈细长圆柱形或长条状,偶有分枝,上端稍细,常留有黄棕色根茎残基,中部略粗,尾部渐细,长15~40cm,直径0.5~1.5cm。表面淡黄白色,粗糙,有细纵皱纹或纵沟及棕黄色或黄白色点状突起的皮孔和须根痕。质硬脆,易折断,断面不平整,皮部浅黄白色,形成层环深褐色,木部浅黄色。气特异,味微甘。
- 显微鉴别: 显微鉴别:根(直径约8mm)的横切面:残留木栓层由2~5列扁平细胞组成。皮层为数列薄壁细胞切向排列,近木栓层处有分泌道散列,内含黄棕色分泌物,韧皮部宽阔,射线明显,筛管群整齐易见。外侧为筛管颓废成条状有裂隙,有分泌道散列,直径20~45μm,周围有5~8个椭圆形或长圆形分泌细胞,内含黄色油滴或棕色分泌物。形成层呈环状,由数列扁平细胞组成。木质部导管单个或成群作放射状,呈V形排列,木射线明显,由2~5列细胞组成。薄壁细胞含糊化淀粉粒。 粉末鉴别:黄白色。薄壁细胞呈长方形、类圆形、类长方形,壁薄,无色,内含糊化的淀粉粒,随处可见。分泌道中及周围的分泌细胞中含有黄色油滴及棕黄色块状物。导管为网纹导管。
- 理化鉴别: 理化鉴别:(1)取本品粗粉3g,加乙醇20ml,加热回流30min,放冷,滤过,取滤液2ml,于试管中蒸干,残渣加三氯化铁-冰醋酸混合液(1%三氯化铁溶液0.5ml加冰醋酸至100ml)2ml,溶解,沿管壁缓缓加硫酸1ml,界面初为棕色,逐渐上层显蓝绿色。 (2)取本品粗粉1g加乙醚10ml,浸渍1小时,滤过,滤液用乙醚稀释使每毫升约含相当于药材40mg,以乙醚为空白,进行紫外分光光度测定,在269±1nm、232±1nm、212±1nm的波长处有三个吸收峰。 (3)薄层层析,取本品粗粉1g,加乙醚5ml,于带塞三角烧瓶中浸渍1小时,滤过,滤液蒸干,残渣加氯仿溶解。吸附剂为硅胶G,105℃活化90min。展开剂为石油醚-乙醚-环已烷-氯仿(5∶3∶1∶2)。展距15cm,取出挥干,于紫外灯(254nm)下观察,有3个斑点。
药物运用
- 性味归经: 苦、甘、涩,凉。
- 用法用量: 常配方用。
- 考证: 与党参条相同。有的藏医将本品列为党参的下品,故名芦堆多杰曼巴。其功效与党参同,即苦、涩、凉,治风湿痹症、麻风病、湿疹、黄水病等。 附党参:《晶珠本草》记载:党参治癔病、脚气病,有黑、白两种,黑党参中又有红、黄两种。让均多杰说:党参治血机亢进,嫩苗有消肿之效。《图鉴》记载:黑党参名叫芦堆多杰那保。生长在阴山灌丛间,叶小,状如银镞;茎长,紫色,状如铁线;折断时有乳状白汁;花灰白色,状如倒挂的铃,花粉囊状如金刚杵尖,内有脑状纹理。有牛黄气味,味苦、辛、涩,性凉。治湿疹、癫病、瘴气病。《图鉴》又记:治瘿瘤的白党参,生长在较低的阳山,叶小,状如银镞,被短毛;花白色,状如笨卜教的手摇鼓。茎折断流酪状白液。气味、功效同黑党参,而性缓、锐。《药品大海》记载:党参干黄水,消肿。治风湿痹症、麻风病。
- 制剂: /
- 选方: 方一:北沙参15g,甘草9g,紫草茸6g,拳参9g。共研粗粉,能清肺化痰;用于肺血热引起的胸部刺痛、咳嗽痰多。一次3~6g,一日2~3次,水煎服。 方二:北沙参90g,诃子、余甘子、茜草、紫草茸、紫草各15g,广酸枣9g。共为粗粉。能清热润肺、止咳祛痰;治各种肺热、咳嗽脓痰、咯血、衄血、哮喘。一次3~6g,一日2~3次,煎服。
- 注意事项: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