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芝麻
本内容旨在为您提供一份详尽的关于黑芝麻的概览。黑芝麻又名得勒纳,归类于藏药,为胡麻科植物胡麻(芝麻)的成熟种子,可补肝肾,益精血,润肠,生发。
此外,还有更多关于黑芝麻的基本信息,如基本信息、基原信息、现代研究...... 助您快速且全面地了解该药品。
- 音译名: 得勒纳
- 分类: 藏药
基本信息
- 中药名: 黑芝麻
- 类别: 藏药
- 民族药名: 得勒纳
- 民族药名出处: /
- 药材来源: 为胡麻科植物胡麻(芝麻)的成熟种子。
- 出处: /
- 功效: 补肝肾,益精血,润肠,生发。
- 主治: 龙病,困倦乏力,头晕目眩,体虚便秘,肝肾阴虚,心悸,胃寒。
基原信息
- 来源生物拉丁名: Sesamum indicum L.
- 药物分类: 植物药
- 来源生物形态: 一年生草本,高80~180cm。茎基部稍木质化,具四棱,表面具毛。单叶对生,椭圆形或长卵形,上部叶狭披针形或狭椭圆形,长5~15cm,宽2~7cm,先端渐尖,基部楔形,疏生锯齿或近全缘,上面绿色,背下面淡绿色,两面均有白色毛茸,中脉处尤密;叶柄长1~7cm。花单生或3朵簇生于叶腋;花萼合生,先端5裂,裂片披针形;花冠唇形,白色,或筒部带淡紫色或淡红色,长2~2.5cm,外被柔毛;雄蕊4,2强,着生于花冠筒基部,花药黄色,矢形;雌蕊1,由2心皮组成;子房圆锥形,初期4室,成熟时2室,花柱丝状,柱头2裂。蒴果长圆筒形,具突出的四棱、六棱或八棱,褐色,长2~2.5cm,上下几等宽,顶端稍尖,具短柄;密被细毛,花萼宿存。种子多数,黑色,卵形,两侧扁平,上有小凹点,先端微突尖。花期5~9月。果期7~9月。
- 来源生物资源分布: 原产亚洲西部。中国各地广泛栽培。
- 栽培与养殖: /
- 代用药: /
- 采收加工: 8~9月果实成熟时割取果穗部分,晒干,打下种子,除去杂质,再晒干。
- 炮制方法: /
- 性状鉴别: 性状鉴别:本品扁卵圆形,长2.5~4mm,宽1.5~2mm,一端钝圆,另端尖,厚约1mm,表面黑色,有网状皱纹或不明显,扩大镜下可见细小疣状突起,边缘平滑或有2圈凸起的棱线,尖端有圆点状棕色的种脐,种皮膜质。胚乳白色,肉质,包于胚外成1薄层。胚直生,有2片大形白色的子叶,油性。气微弱,味淡,压碎后有麻油香气。
- 显微鉴别: 显微鉴别:种子横切面:种皮部分最外为1列栅状排列的圆柱形细胞,外壁略向外凸出呈圆头状,细胞中充满黑色素,并含一枚大型的球状草酸钙结晶团,系由大量小柱晶结合而成,向内为一列扁形细胞,壁薄,细胞腔内常见分散的小柱晶,再向内可见数层颓废的压扁的外胚乳细胞,内胚乳为3~4层薄壁细胞,多角形。子叶呈双面型,上表皮之下为圆柱形的栅栏细胞。胚乳与胚的细胞内均充满淀粉粒和脂肪油。 粉末鉴别:黑灰色,油性,具香气。外种皮细胞表面观呈多角形,细胞内充满黑色素,并含一枚大型的球状草酸钙结晶团,直径25~48μm。子叶及胚乳细胞类圆形,含大量糊粉粒。游离糊粉粒卵圆形,长3~7μm,内含一个球晶体及一个方形或多角形的拟晶体。脂肪油滴散在。
- 理化鉴别: 理化鉴别:取本品1g,研碎,加石油醚(60~90°)10ml,浸泡1小时,倾出上清液,置试管中,加含蔗糖0.1g的盐酸10ml,振摇30s,酸层显粉红色,静置后,渐变为红色。(检查芝麻酚)
药物运用
- 性味归经: 甘,平。
- 用法用量: 配方或单用,每次9~15g。
- 考证: 《晶珠本草》记载:“芝麻分黑白两种。除颜色不同外,形状大小一样,扁而微椭圆形,上大下小,有棱,略像菥蓂子,用指挤压有油性。治龙病、镇风,增加体力。”巴保说:芝麻性温、缓、凉、重,化味辛。生发,增生体力,涩尿,舒心,提升胃温,生培根、赤巴。让钧多杰说:黑、白芝麻均祛风,治龙病。
- 制剂: /
- 选方: /
- 注意事项: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