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旱芹
本内容旨在为您提供一份详尽的关于香旱芹的概览。香旱芹又名斯拉嘎保,归类于藏药,为伞形科植物香旱芹的种子,可清肺热,壮胃阳,消食开胃。
此外,还有更多关于香旱芹的基本信息,如基本信息、药物运用、现代研究...... 助您快速且全面地了解该药品。
- 音译名: 斯拉嘎保
- 分类: 藏药
基本信息
- 中药名: 香旱芹
- 类别: 藏药
- 民族药名: 斯拉嘎保
- 民族药名出处: /
- 药材来源: 为伞形科植物香旱芹的种子。
- 出处: /
- 功效: 清肺热,壮胃阳,消食开胃。
- 主治: 用于肺热病、培根病、消化不良。
基原信息
- 来源生物拉丁名: cuminum cymlnum L.
- 药物分类: 植物药
- 来源生物形态: 本品为一年生或二年生草本。高20~50cm,全体除果实外无毛,茎直立,较细弱,有细纵条纹,光滑,从基部开始分枝,茎下部叶三出式,二回羽状全裂、末回裂片线形,长1.5~5cm,宽0.3~0.5cm,有狭披针形鞘。叶柄长1~2cm,复伞形花序、多数,多呈二歧式分枝。伞幅3~5个,总苞片3~6,线状披针形,长1~5cm,顶端有长芒状刺,与花序近等长,小总苞片3~5枚,与总苞片同形,长约1cm,小伞形花序具5~8朵,萼具有5个明显尖齿;花瓣粉红色,椭圆形,顶端微凹。分生果狭长椭圆形,长4~6mm,密被白色刚毛,棱槽内油管1,合生面2。花果期4~5月。
- 来源生物资源分布: 生长于园中、路旁。原产埃及和埃塞俄比亚。中国新疆有栽培。
- 栽培与养殖: /
- 代用药: /
- 采收加工: 夏秋季果实成熟时,割取全株,打下果实,筛去泥土,除去杂质,晒干,放阴凉干燥处。
- 炮制方法: /
- 性状鉴别: 性状鉴别:本品为长卵形,基部狭细,分果多连合,有时有短柄,长4~6mm,直径1~1.5mm,表面呈灰棕色或灰黄绿色,顶端具萼的残基及柱头。分果具5条黄色肋线,肋间有副肋线,短刺毛、其横切面有6条油管(肋间各一条;结合面2条)。味微辛麻,有特异芳香。
- 显微鉴别: 显微鉴别:粉末鉴别:呈棕黄色,单细胞头或多细胞头,多细胞柄组成短刺毛,长45~200μm。表皮细胞棕黄色。油管碎片较大,圆筒状。网纹细胞椭圆形,多成群存在于粉末中。纤维棱形,直径5~10μm。胚乳细胞中含众多油滴、淀粉粒和少数方晶。小腺毛长5~10μm,呈棕色。
- 理化鉴别: 理化鉴别:薄层层析:样品制备可取香旱芹子粗粉1g,加乙醇5ml,振摇后放置30分钟滤过,以毛细管点样。薄层板用硅胶G以0.5%CMC制板、自然干燥后于105℃活化30分钟。展开剂用苯-甲醇(4∶1),展距10cm。于紫外光灯(L=2537A°)显两个荧光点,前者为暗红色,后者为蓝紫色,以硫酸喷后显10余个不同斑点。
药物运用
- 性味归经: 味辛、微酸,性温,化性凉。
- 用法用量: 口服6~10g。
- 考证: 《形态比喻》中曰:“香旱芹生长在园中。叶细,深裂,花白色,花序伞状,种子状如葛缕子。味辛、甘,功效治消化不良。《甘露之摘》中记载:“香旱芹提升胃火,消食,开胃口。”《晶珠本草》记载:“香旱芹清肺热。有司拉嘎尔保、阿扎窝尹尼等名。” 经查证,关于原药材的演变更替,各种资料有着不同的记载,《晶珠本草》汉译本注明“种子如薠蒿”(即葛缕子Carum carvi L.);《正确认药图鉴》注明巨胜子,蒙医据此藏名主用当地作中药用巨胜子的莴苣Lactuca sativa L.;《格西》注为黑、白两种芫荽;西藏、青海有用茴香Foenicum vulgare Mill.代的;青海又用茜草科北方拉拉藤Galium borea-leL.和瓣蕊唐松草Thalictrum petaloideum L.;甘孜用红花芹Tongoloa dunnii(Diels)Wolff;云南德钦县用一种伞形科峨参属(Anthriscus sp.)植物。收载本品是根据《藏药标准》,西藏提供的标本,经审议通过而来;云南亦采用了这种用法。关于斯拉所分黑、白两种,白者为香旱芹,黑者为黑种草Nigella sativa L.子,将分别收入。
- 制剂: /
- 选方: 方一:沙棘果膏:石灰华、香旱芹、小豆蔻。研末为散,内服。主治肺龙病。 方二:石榴子、肉桂、肉豆蔻、小豆蔻、草果、香旱芹、荜茇、黑种草子、光明盐、紫硇砂、白硇砂、胡椒、干姜、蛇床子。以上十三味,共研细末,过筛。内服。治疗肺龙病。 方三:八味石榴清肺散:石榴250g,小豆蔻150g,甘草100g,葡萄干100g,桂皮150g,荜茇200g,石灰华100g,香旱芹100g。以上八味粉碎,研细,混匀,过筛后,内服。每日2次,每次1~1.5g。治疗肺寒症。 方四:回生甘露丸:石灰华75g,檀香25g,香旱芹子50g,甘草50g,蚤缀50g,木香40g,肉果草150g,短管兔耳草50g,牛黄2g,红花50,石榴50g,葡萄干40g,红景天50g,桂皮40g,沙棘膏50g,绿绒蒿50g,草莓65g。以上除牛黄、葡萄干另研细粉外,其他共粉碎后研细,混匀后与牛黄、葡萄干共混合,过筛,用水泛丸。内服。每日3次,每次2~3丸。用于肺病。 方五:十三味龙珍丸:石榴15g,山柰50g,肉豆蔻30g,草果30g,桂皮60g,光明盐30g,紫硇砂20g,荜茇40g,胡椒50g,小豆蔻30g,红花80g,香旱芹子40g,诃子100g。以上十三味混合,共粉碎研末,过筛,用水泛丸。口服。每日 2~3次,每次3~4丸。用于木布病引起的胃部疾患。 方六:二十五味石灰华丸:石灰华200g,丁香40g,豆蔻30g,甘草100g,木香马兜铃80g,檀香50g,诃子150g,余甘子100g,木香80g,红景天80g,藏艾菊100g,角蒿80g,牛黄1g。红花100g,肉豆蔻40g,草果30g,葡萄干50g,肉果草150g,降香80g,毛诃子80g,无茎芥100g,短管兔耳草80g,沙棘膏50g,牛尾蒿50g,香旱芹子50g。以上二十五味,除牛黄另研细末外,其余粉碎、研末后与牛黄混合,过筛,用水泛丸。内服。每日3次,每次2~3丸。用于肺痈症。
- 注意事项: /
现代研究
- 化学成分: /
- 药理作用: 果实及挥发油,有驱风、兴奋神经和健胃作用。其挥发油对革兰菌和真菌均有较强的抑制作用。
- 参考文献: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