须鼠耳蝠
本内容旨在为您提供一份详尽的关于须鼠耳蝠的概览。须鼠耳蝠又名帕旺,归类于藏药,为蝙蝠科动物须鼠耳蝠的全体、粪,可
此外,还有更多关于须鼠耳蝠的基本信息,如基本信息、药物运用、现代研究...... 助您快速且全面地了解该药品。
- 音译名: 帕旺
- 分类: 藏药
基本信息
- 中药名: 须鼠耳蝠
- 类别: 藏药
- 民族药名: 帕旺
- 民族药名出处: /
- 药材来源: 为蝙蝠科动物须鼠耳蝠的全体、粪。
- 出处: /
- 功效: /
- 主治: 全体:治中风初期呕吐。 粪:(化于水、熬膏)治癫痫。
基原信息
- 来源生物拉丁名: Myotis mystacinus Kuhl.
- 药物分类: 动物药
- 来源生物形态: 体较小。耳短且宽,耳屏亦短,尖端圆钝。翼膜起自趾基。距缘膜很狭。全身毛基均呈灰褐色。背毛大部呈深褐色,毛尖端灰白,故体背呈棕褐色。腹面呈土黄灰色。尾发达,向后一直延伸到股间膜的后缘。春末繁殖,每胎1~2仔。
- 来源生物资源分布: 多栖息于屋檐、房梁、石缝、岩洞或树洞中,独居或二、三成群,有时大批群居在一起。白天休息时,将身体倒挂起或匍匐而栖,拂晓前和黄昏飞出活动觅食。多以昆虫(主要为双翅目昆虫)为食。分布于西藏、青海及河北、福建、云南、四川、陕西、新疆等省区。
- 栽培与养殖: /
- 代用药: /
- 采收加工: 全年可以捕杀,除去内脏、爪、毛、洗净晒干,研细。粪四季采收,以夏季为宜,在洞中铲取,除去泥土,拣净杂质,晒干。
- 炮制方法: /
- 性状鉴别: 性状鉴别:粪为长椭圆形的颗粒,两头稍尖,长5~7mm,直径约2mm,表面粗糙,棕褐色或灰棕色。放大镜观察破碎者,可见棕色或黄棕色带有光泽的昆虫头、眼及小翅。气无,味微苦而辛。以干燥无砂土,色棕褐、质轻、嚼之无砂感、并有小亮点者为佳。
- 显微鉴别: /
- 理化鉴别: /
药物运用
现代研究
- 化学成分: /
- 药理作用: /
- 参考文献: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