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露梅
本内容旨在为您提供一份详尽的关于金露梅的概览。金露梅又名班纳合,归类于藏药,为蔷薇科植物金露梅或小叶金露梅的花、叶,可解毒,消肿,干黄水,托脓愈疮。
此外,还有更多关于金露梅的基本信息,如基本信息、基原信息、现代研究...... 助您快速且全面地了解该药品。
- 音译名: 班纳合
- 分类: 藏药
基本信息
- 中药名: 金露梅
- 类别: 藏药
- 民族药名: 班纳合
- 民族药名出处: /
- 药材来源: 为蔷薇科植物金露梅或小叶金露梅的花、叶。
- 出处: /
- 功效: 解毒,消肿,干黄水,托脓愈疮。
- 主治: 乳痈、黄水病、疮疡溃烂。
基原信息
- 来源生物拉丁名: 1.Potentilla fruticosa L.;2.P. parvifoliaFisch. ap Lehm.
- 药物分类: 植物药
- 来源生物形态: 1.金露梅:落叶灌木,高0.5~2m。茎多分枝,树皮纵向剥落,小枝红褐色或灰褐色,幼时被长柔毛。羽状复叶,小叶通常5,稀3,上面一对小叶基部下延与叶轴合生,叶柄短,被绢毛或疏柔毛,小叶片长圆形、倒卵长圆形或卵状披针形,长7~20mm,宽4~10mm,先端急尖或圆钝,基部楔形,全缘,边缘平坦或反卷,两面绿色,疏被绢毛或柔毛或脱落近于无毛;托叶薄膜质,宽大,外面被长柔毛或无毛。单花或数朵呈伞房状生于枝顶;花梗0.8~2(~4)cm,密被长柔毛或绢毛;花直径1.5~3cm;萼片卵形,副萼片披针形至倒卵披针形,与萼片近等长,外面被疏绢毛;花瓣黄色,宽倒卵形,比萼片长,花柱近基生,棒状,基部稍细,顶部缢缩,柱头扩大,雄蕊多数,花丝丝状,花药椭圆形,红褐色,四周具黄色边。瘦果卵形,棕褐色,长约1mm,外被长柔毛。花6~9月。 2.小叶金露梅:灌木,高30~150cm,树皮片状剥落,老枝较密微弯曲,黑褐色,小枝灰褐色或红褐色,幼时被灰白色柔毛或绢毛。羽状复叶有小叶3~5,通常靠拢近似掌状;小叶片披针形、带状披针形或倒卵披针形,长4~10mm,宽2~4mm,顶端渐尖,稀圆钝,基部楔形,边缘全缘,向下明显反卷,两面绿色,被稀疏柔毛或绢毛或下面略带粉白色;托叶膜质,鞘状,褐色或淡褐色,外商被稀疏柔毛。花单生或数朵排成伞房状,花梗长4~8mm,被灰白色柔毛或绢毛;花直径12~22mm,萼片卵形,先端急尖,副萼片披针形、卵状披针形或倒卵披针形,短于萼片或近等长,外面被绢状柔毛或疏被柔毛、花瓣黄色,宽倒卵形,比萼片长1~2倍,脉纹明显,花柱近基生,棒状,基部稍细,在柱头下缢缩,柱头扩大;雄蕊多数,花丝丝状,花药红褐色,卵圆形,四周具黄色边缘。瘦果密生长毛。花期7~8月。
- 来源生物资源分布: 1.金露梅:生于海拔3600~4800m的高山灌丛、高山草甸及山坡、路旁等处。 2.小叶金露梅:生于海拔2700~5500m的高山草甸、灌丛、湖边草地及沟谷等处。1.金露梅:产于青海、甘肃、四川及云南;东北、华北有分布;北温带广泛分布。 2.小叶金露梅:产于西藏、青海、甘肃及四川;黑龙江及内蒙古有分布,此外,蒙古、克什米尔地区及尼泊尔亦有分布。
- 栽培与养殖: /
- 代用药: /
- 采收加工: 开花盛期采集花、叶,去掉老枝,晒干。
- 炮制方法: /
- 性状鉴别: 性状鉴别:本品为带叶、花小枝,小枝红褐色或灰褐色,被长柔毛。叶多皱缩,小叶呈羽状排列,通常5,长圆形或卵状披针形,两面被疏绢毛或柔毛或下面密被银色绒毛或绢毛(白毛金露梅),花皱缩,黄色,花瓣展开后为宽倒卵形;副萼披针形与萼片近等长,外被疏绢毛,花柱棒状,柱头扩大;花药椭圆形,红褐色,四周具黄色边。味甘,气清香。
- 显微鉴别: /
- 理化鉴别: /
药物运用
- 性味归经: 甘、涩,平。
- 用法用量: 常配方用或鲜品捣烂外敷。
- 考证: 《蓝琉璃》记载:“班纳合茎红色,花黄色,叶小,烧灰,治妇女乳房胀痛,消腹水。” 《晶珠本草》记载:班纳合治妇女乳房胀痛。本品木质茎,黄褐色,叶小。分黄、白两种。白的一种为班嘎尔(银露梅),开白花。黄的一种叫班纳合(金露梅),开黄花,又分大小两种,大者同银露梅。小者约高一札(约30cm),茎细,光滑,两种大的在高地阴阳两面皆生长,金露梅小的一种生长在水滩。三者之灰皆能干黄水。让钧多杰说:“班纳合(黄白不分)治消化不良、肺病”。本品为上述记载中开黄花的种,即金露梅。
- 制剂: /
- 选方: 方一:金露梅、斑瓣虎耳草、苦参等量。共研细粉。治皮肤瘙痒。 方二:金露梅配车前,等量共研细粉,用于治疗水肿。 方三:金露梅鲜花、叶捣烂外敷,治乳痈。
- 注意事项: /
现代研究
- 化学成分: /
- 药理作用: /
- 参考文献: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