酸藤果
本内容旨在为您提供一份详尽的关于酸藤果的概览。酸藤果又名西当嘎,归类于藏药,为紫金牛科植物矩叶酸藤果的成熟果实,可杀虫,提升胃温,
此外,还有更多关于酸藤果的基本信息,如基本信息、基原信息、现代研究...... 助您快速且全面地了解该药品。
- 音译名: 西当嘎
- 分类: 藏药
基本信息
- 中药名: 酸藤果
- 类别: 藏药
- 民族药名: 西当嘎
- 民族药名出处: /
- 药材来源: 为紫金牛科植物矩叶酸藤果的成熟果实。
- 出处: /
- 功效: 杀虫,提升胃温,
- 主治: 用于虫病、培根病。
基原信息
- 来源生物拉丁名: Embelia oblongifolia Hemsl.
- 药物分类: 植物药
- 来源生物形态: 攀援灌木,高约3~10m。小枝多少有皮孔疣。叶柄长5~12mm;叶片矩圆形、矩圆状椭圆形或矩圆状卵形,长6~10cm,基部圆形,顶端急尖或渐尖,边缘中部以上通常有远离的锯齿或全缘,侧脉多对,网脉清楚但不隆起。总状花序腋生,长1.5~3cm,有褐色微柔毛;花梗长2~3mm;苞片钻状,花5出,长2~3mm;萼片基部合生,有黑腺点,宽卵形,急尖或钝,有睫毛,花冠裂片分裂,矩圆形或椭圆状矩圆形,顶端圆形或钝,有黑腺点,雄花雄蕊着生于花冠裂片基部而与后者等长,花药矩圆形成卵形,背间无腺点;雌花雄蕊缩小,子房梨形,柱头略膨大或呈头状,果直径7~9mm,有时有黑腺点。
- 来源生物资源分布: 生于山谷林下。分布于云南、贵州、广东、广西等省区。
- 栽培与养殖: /
- 代用药: 同科植物白花酸藤果Embelia ribes Burm.f.及齿叶铁仔Myrsine semiserrata Wall.等也可作本品入药。
- 采收加工: 秋冬果实成熟时采摘,晒干备用。
- 炮制方法: /
- 性状鉴别: 性状鉴别:本品呈球形或椭圆球形,直径3~8mm,表面绿棕色或灰紫色,常有皱纹。顶端留有花柱残基,下端常附长2~5mm的果梗及小的宿萼。果皮质脆易剥离;种子常被棕色种皮,种仁质坚硬,横切面黄白色,角质样,外侧并可见种皮镶入胚乳的花纹。气微,味淡,久嚼有辣麻感。
- 显微鉴别: /
- 理化鉴别: 理化鉴别:取本品2粒,捣碎,置玻璃塞试管中,加4ml乙醚振摇。 (1)取橙色的醚提取液3滴,加25%盐酸2滴,再加锌少许,醚液应褪色。 (2)取醚提取液2滴,加1%三氯化铁试液2滴,用力振摇,醚层显暗棕色。
药物运用
- 性味归经: 味辛,性温、锐。
- 用法用量: 常配方用,3~5g。
- 考证: 据《晶珠本草》记载:酸藤果杀虫,提升胃温。果实淡红色,摇时有响声,状如豆。《形态比喻》记载:酸藤果茎细长,叶灰色,小,粗糙;花蓝红色,小;果实如霜杀的豆粒,味酸甘。功效能治虫病。《计算日月之轮》记载:酸藤果味辛、锐,杀虫,治灰色浮肿,性锐能致泻。 据查证,本品与《晶珠本草》记载相符。
- 制剂: /
- 选方: 方一:驱虫散:铁棒锤100g,酸藤果550g,诃子200g,木香100g,藏菖蒲100g,麝香50g,以上六味药除麝香另研细外,其余共研细粉,过筛,同麝香细粉混匀即得。功效驱虫。用于头虫、牙虫、体内寄生虫、蛲虫、皮肤虫等。对疠虫、疠性肠绞痛有特效。用开水冲服。 方二:石榴子、荜茇、胡椒、干姜、短尾铁线莲、小米辣、肉豆蔻、小豆蔻,草果、酸藤果、草玉梅、大托叶云实、光明盐、紫硇砂、红块糖,共研,开水送服。可增生胃火,治疗培根病。 方三:七味酸藤果散:酸藤果、阿魏、紫鑛、大蒜、天仙子、肉豆蔻、广枣等。共研细末。羌活煎汁送服,可治心虫病。 方四,肉桂、干姜、荜茇、胡椒、短尾铁线莲、小米辣、酸藤果、阿魏、紫硇砂、红糖。共研为散,内服。主治培根降于大小肠。 方五:白硇砂、紫硇砂、酸藤果、牛尾蒿炭等。共研细末,以红糖为丸,内服。用于虫积痞块。
- 注意事项: /
现代研究
- 化学成分: /
- 药理作用: /
- 参考文献: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