象
本内容旨在为您提供一份详尽的关于象的概览。象又名浪千,归类于藏药,为象种动物亚洲象的肉、牙、皮、肠胃、胆。(象为国家第一类保护的稀有珍贵动物。,可
此外,还有更多关于象的基本信息,如基原信息、药物运用、现代研究...... 助您快速且全面地了解该药品。
- 音译名: 浪千
- 分类: 藏药
基本信息
- 中药名: 象
- 类别: 藏药
- 民族药名: 浪千
- 民族药名出处: /
- 药材来源: 为象种动物亚洲象的肉、牙、皮、肠胃、胆。(象为国家第一类保护的稀有珍贵动物。)
- 出处: /
- 功效: /
- 主治: 象肉:治邪病(精神病)。 象牙:防邪毒、敛疮生肌。治惊痫、痈肿疮毒。 象皮:清热,解毒,制疠,透豆疹。治黑天花,外用治疮口久不愈合。 象胃糜:舒筋活络。治筋病、白脉病、小儿肝下垂病及预防诸畜病。 象胆:解毒。治配合毒引起的肌肉消瘦。
基原信息
- 来源生物拉丁名: Elephas maximus Linnaeus.
- 药物分类: 动物药
- 来源生物形态: 象躯体庞大,体高可达2.5m,重可达5~6吨。鼻长,呈前端细而基部粗的圆筒形,突出甚长,可垂至地面,且灵活自如。鼻孔位于末端,杯口状,前面有一指状突起,为持握器官。雄象上颌门齿突出口外,略向上翘,最长达1.8m。耳朵较大,向后贴在颈部两侧;眼小。尾短而细。四肢粗如圆柱状,前肢5趾,后肢4趾。全身灰色或棕灰色,皮厚、皱褶多,散生稀疏的粗毛。每年8月进入交配季节,怀孕期18~22个月,每胎产1仔。寿命很长,有长达百龄以上的。
- 来源生物资源分布: 主要栖息于热带、亚热带或其复合类型的沟谷、山坡及稀树草原地带,以海拔1000m以下的草、竹、木、阔叶混交林,林中开朗的地段常见。活动区域有季节性变化。群居,每群几头至几十头不等。成年雄象在非繁殖季节多单独活动,其性情凶猛,活动范围也大。群象互助性强。喜水,能涉水渡河。味觉、听觉灵敏。觅食活动多在早晨和黄昏,白天隐蔽休息。主要以野芭蕉、芦类、棕叶芦、仙茅及各种竹类为食,有时亦盗食瓜菜、禾谷类。分布于云南南部和西南部,亚洲南部各国。
- 栽培与养殖: /
- 代用药: 中药亦用象牙,甘、寒。清热镇惊,解毒生肌。主治惊痫,骨蒸痨热,痈肿疮毒,痔漏等症。 象皮:甘咸,温。止血,敛疮。主治外伤出血、创伤,溃疡久不愈。用量5~10g。 象肉:甘淡,平。治秃疮。 象骨:解毒。象胆:苦,寒。清热解毒,清肝明目,止痛。主治黄疸、目赤、恶疮肿毒、惊痫等症。
- 采收加工: 剥取象皮,去净筋膜油脂,洗净,切成小块晒干。取牙磨成粉末。将胆囊剥取掉油脂、粘膜,挂通风处晾干备用。
- 炮制方法: /
- 性状鉴别: 性状鉴别:1.象皮:呈方板块状,长短大小不一,一般厚2~3cm,表面浅灰黑色或灰棕色,具细小的颗粒状突起和皱纹、毛。内面肉白色,可见有膜状结缔组织。质坚硬,不可弯折。薄片半透明。气微腥,味淡。以去净毛、肉、干燥、片大、皮厚者为佳。 2.象牙:药材多呈碎屑状,表面黄色或浅赤,有纵行的浅沟纹,横断面见有同心轮纹。质坚而脆。以外表面浅赤色,内面银白色,显油性者佳。
- 显微鉴别: /
- 理化鉴别: /
药物运用
- 性味归经: /
- 用法用量: 配方用,3~5g。
- 考证: 据《晶珠本草》记载:大象胆可治配合毒引起的肌肉消瘦;大象肉可除邪;大象皮(煅黄配合它药)可治黑天花。《藏医药选编》记有:在治疗疮痈时,待疮口溃破后,以雄黄、海螺灰、硫磺、胆矾、槟榔炭、麝香等共研极细末,填入疮内,本方有除疠解毒、排脓祛腐之功,并用珠角石、石燕、象皮、狗舌、滑石、共研极细末,敷于疮口,即能生肌收口。
- 制剂: /
- 选方: 方一:珠角石、石燕、象皮、象肉、狗舌、滑石。共研细末,敷于疮口,即能生肌收口。 方二:象皮、雄黄、海螺灰、硫磺、胆矾、槟榔炭、麝香等共研细末。有除疠解毒、排脓祛腐之功。外用治疗疮口久不愈合。 方三:孔雀胆、熊胆、象胆、蛇肉、诃子、唐古特乌头、石灰华、西红花、丁香、肉豆蔻、小豆蔻、草果。以红耳鼠兔粪膏、秦皮煎汤送服,为中毒后元气耗损、消瘦的良药。
- 注意事项: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