褐铁矿
本内容旨在为您提供一份详尽的关于褐铁矿的概览。褐铁矿又名泽合,归类于藏药,褐铁矿属表生矿物,由含铁矿物,尤其是含铁硫化矿床的地表部分,经氧化和分解而成;其他组分被水流带走,铁由低价铁的化合物转变为高价铁的氢氧化铁和氧化物,残留下来形成的褐铁矿;部分铁呈FeO(3)·nH(2)O的胶体状态被流移到海盆地或湖沼盆地,由于电解质的作用,使胶体凝聚沉淀而形成褐铁矿或沼铁矿。
褐铁矿中常含有大量粘土矿物,石英,风化残余物及有机杂质等杂质,可清骨热。
此外,还有更多关于褐铁矿的基本信息,如基本信息、基原信息、现代研究...... 助您快速且全面地了解该药品。
- 音译名: 泽合
- 分类: 藏药
基本信息
- 中药名: 褐铁矿
- 类别: 藏药
- 民族药名: 泽合
- 民族药名出处: /
- 药材来源: 褐铁矿属表生矿物,由含铁矿物,尤其是含铁硫化矿床的地表部分,经氧化和分解而成;其他组分被水流带走,铁由低价铁的化合物转变为高价铁的氢氧化铁和氧化物,残留下来形成的褐铁矿;部分铁呈FeO(3)·nH(2)O的胶体状态被流移到海盆地或湖沼盆地,由于电解质的作用,使胶体凝聚沉淀而形成褐铁矿或沼铁矿。 褐铁矿中常含有大量粘土矿物,石英,风化残余物及有机杂质等杂质。
- 出处: /
- 功效: 清骨热。
- 主治: 治骨热病。
基原信息
- 来源生物拉丁名: Limonite.
- 药物分类: 矿物药
- 来源生物形态: /
- 来源生物资源分布: 全国各省地均有产出,但因形成环境的差异,褐铁矿中的杂质矿物种类和含量变化较大。
- 栽培与养殖: /
- 代用药: (1)中医用禹粮土也属褐铁矿之一种。禹粮土中往往含铅(Pb),有时含铅量达1%以上,因此在采集加工过程中应剔除含铅矿物。 (2)禹稂土的化学成分及其可溶性主要取决于褐铁矿中混入的矿物组份及其粒度。由于其化学成分不稳定,虽以铁的化合物为主体,但矿物结构不同,可溶性也就不同。
- 采收加工: 全年均可采集。采得后,除去杂质泥石,备用。
- 炮制方法: 炮制:把褐铁矿石砸碎成青稞粒大小,加唐古特乌头(重量比为50:1,即褐铁矿石50份,唐古特乌头1份),再加清水浸没药物,共煮4小时,滤取液汁,用清水漂洗数次,即得。
- 性状鉴别: 性状鉴别:为不规则斜方块状、蜂窝状、葡萄状、钟乳状。表面浅棕色或黄褐色。条痕黄褐色,质硬易击碎成粉,断面红棕色或淡棕色相间。金属光泽,暗浅,不透明。硬度视其成分和形态而异,富含硅的致密块状者,其硬度可达5.5;而富含泥质土状者,其硬度可下降至1。密度2.7~4.4g/cm(3)。有土腥气,味淡,嚼之无砂粒感。 药材以灰棕或红棕相间,质硬但易击碎成粉,断面成层、无杂石者为佳。
- 显微鉴别: /
- 理化鉴别: 理化鉴别:(1)本品溶于盐酸和硝酸。 (2)本品盐酸液加10%亚铁氰化钾溶液,立即生成蓝色沉淀。
药物运用
- 性味归经: 味涩,性温。 《藏医百科全书》:味涩,性温。
- 用法用量: 常配方用,9~15g。
- 考证: 《晶珠本草》记载:泽合清骨热。本品红色,又名盖若嘎、都木亚。产自土下的红色矿石,可以做木器颜料。 本品据青海省藏医院样品鉴定为褐铁矿Limonite,以红棕色或棕色者入药。褐铁矿可作油画用红色颜料,其红色以含三氧化二铁的含量不同而不同,纯净三氧化二铁为赤红色,自然界的大都含有杂质或以含水三氧化二铁的状态存在,呈黄褐色、深褐色、红棕色等多种颜色。也有部分地区藏医使用红土Lateritum作泽合入药,红土是玄武岩等富含铝铁质的岩石,主要成分为三水铝石、高岭土,并含氧化铁,因而呈红色。新鲜的甚软,可用刀切开,在空气中很快变硬,可作建筑材料,故称砖红土。当地群众也有用其红色刷墙者。因《晶珠本草》等书记载不详细,褐铁矿和红土,孰正孰误,有待进一步考证。
- 制剂: /
- 选方: 方一:熊胆50g,鱼胆50g,牛羊胆50g,红花50g,水木贼50g,狗舌草50g,褐铁矿5Og。共研为细末。每日服1.5g,一日2次。用于因受伤引起的内脏出血。 方二:鱼胆1茶缸,褐铁矿50g,熊胆少许,曼陀罗50g,三裂碱毛茛50g。将鱼胆熬膏,其余共研为细末,加入鱼胆膏内调匀备用。用时取少许以开水稀释,轻伤日涂1次,重伤日涂2次。用于烧伤、烫伤。
- 注意事项: /
现代研究
- 化学成分: /
- 药理作用: 在胃肠中能收敛管壁粘膜,保护创面,制止粘液分泌。吸收入血,能促进红细胞的新生。
- 参考文献: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