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紫草
本内容旨在为您提供一份详尽的关于藏紫草的概览。藏紫草又名芝莫合,归类于藏药,为紫草科长花滇紫草的根,可清肺热,止血。
此外,还有更多关于藏紫草的基本信息,如基原信息、药物运用、现代研究...... 助您快速且全面地了解该药品。
- 音译名: 芝莫合
- 分类: 藏药
基本信息
- 中药名: 藏紫草
- 类别: 藏药
- 民族药名: 芝莫合
- 民族药名出处: /
- 药材来源: 为紫草科长花滇紫草的根。
- 出处: /
- 功效: 清肺热,止血。
- 主治: 肺病、血病。
基原信息
- 来源生物拉丁名: Onosma hookeri C.B. Clarke var.longiflorum Dut-hie.
- 药物分类: 植物药
- 来源生物形态: 多年生草本。根圆柱形,外皮褐紫色,易剥落。茎1~3个自根生出,高15~30cm,有开展的长硬毛和贴伏的短硬毛,不分枝。基生叶倒披针形,长5.5~10cm,宽5~9mm,上面生长硬毛,下面密生短伏毛;茎生叶无柄,互生,叶片条形至狭披针形,全缘,上面密被长柔毛,下面被长硬毛。蝎尾花序顶生,长3~6cm;苞片狭条状披针形,密被长硬毛;花萼裂片5,钻形,长约1.6cm,密生糙毛;花冠紫红色,筒状,长约3. 5cm,先端5浅裂,裂片反卷;雄蕊5,生于花冠筒上部,无毛,花药藏于花冠中,只在基部合生;子房上位,花柱伸出花冠之外。坚果4枚,褐色。花果期8月。
- 来源生物资源分布: 生于海拔3000~4000m的山坡砾石地、山坡砂石草坡、阳坡灌丛草地。特产于西藏。
- 栽培与养殖: /
- 代用药: /
- 采收加工: 秋末采挖根和根茎。阴干。
- 炮制方法: /
- 性状鉴别: 性状鉴别:根类圆形或纺锤形,稍扭曲,长约7~10cm,直径1~5mm,根头部具残留茎基,下部略有隘缩,中下部常有侧根痕。表面暗紫色,略粗糙,有不规则的纵沟及皱纹,外皮薄,多呈膜质鳞片剥落,放大镜下可见多数硬毛。体轻质软,易折断,断面肉质,木质部黄白色。气特异,味淡、微甜。
- 显微鉴别: 显微鉴别:根(直径6mm)横切面:木栓层数列细胞,深紫红色,部分已脱落。皮层窄,细胞切向延长。韧皮部宽广,其间有放射状排列成环的分泌细胞,棕黄色,内含油滴,韧皮射线明显。形成层成环,中央木质部导管十余个成束,放射状排列。薄壁细胞内可见少量淀粉粒及油滴,偶见草酸钙方晶。 粉末鉴别:紫红色。可见破碎的紫红色或棕黑色不规则形的木栓细胞。导管网纹,直径25~40μm。单细胞或多细胞非腺毛,表面具疣状突起,长150~550μm,直径18~40μm。
- 理化鉴别: 理化鉴别:1.取本品一小片置冷水中,水不染色,另置50~60%乙醇中,醇溶液显紫红色。 2.取本品粗粉0.5g置试管中,微火缓缓加热,管口壁有红色物质生成。
药物运用
- 性味归经: 甘、微苦,凉。
- 用法用量: 常配方用。
- 考证: 《四部医典》中记载:本品根皮止咳祛痰,治肺痈、月经不调、贫血。《晶珠本草》记载:本品利血,治肺病。生在不很潮湿的沙质土壤地,根细多汁者佳,与此相反者质劣。 《如意宝树》说:清肺热、止呕血。《图鉴》中说:生长在上质坚硬的早滩,叶灰白色,很粗糙,花蓝红色,根红色,味甘、微苦,功效治肺病、血病等。藏医认为此药对血症很有效。
- 制剂: /
- 选方: 方一:藏紫草150g,茜草100g,洪连120g,翼首草90g,热衮巴100g,秦艽90g,紫菀90g。共研细粉。主治肺病、多血症。一次3~5g,一日3次,煎服。 方二:藏紫草200g,木香80g,寒水石150g,甘草70g,余甘子170g,哇夏嘎100g,藏木香120g。共研细粉,用水泛丸。主治多血症。一次4~5丸,一日3次。
- 注意事项: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