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铜
本内容旨在为您提供一份详尽的关于红铜的概览。红铜又名桑,归类于藏药,红铜为自然元素类铜族矿物的自然铜。为各种地质过程中还原条件下的产物,可功能收敛肺脓、黄水及热性水肿,保持水银功效。排脓去腐,清肺肝热。不可久服。
此外,还有更多关于红铜的基本信息,如基本信息、基原信息、药物运用...... 助您快速且全面地了解该药品。
- 音译名: 桑
- 分类: 藏药
基本信息
基原信息
- 来源生物拉丁名: cuprum.
- 药物分类: 矿物药
- 来源生物形态: /
- 来源生物资源分布: 常见的自然铜多形成于硫化矿床氧化带。但自然铜在氧化带仍不稳定,易氧化易转变成氢化物和碳酸盐,如赤铜矿、孔雀石等矿物。产于西藏、青海、甘肃、四川等地。
- 栽培与养殖: /
- 代用药: /
- 采收加工: 从自然铜矿中拣出异矿和杂质备用。
- 炮制方法: 红铜炮制法:(1)红铜500g,置干瓷盆中,加入黄牛尿2500ml,黄矾、黑矾粉末各250g,沙棘汁250ml,煮沸2.5小时,洗净。将红铜粉末同硼砂粉500g、硫黄粉1000g,混合均匀,用酒调成糊状,做成中空扁圆形块,晒干,明火煅6~10小时,冷置,在盆中锉成粉末,洗去杂质而得。 (2)藏医常将红铜作灰药应用。将红铜烧软,捶打成薄如蝉翼,浸于薄酒中约2小时,除去锈后,然后与硼砂、硫黄同时装入陶罐内,密封罐口,置烈火上猛烧,待烧至陶罐发红、罐底发白时,则已烧熟,如火力不猛,或硼砂、硫黄过少,灰药不成,必须多加硼砂、硫黄重烧。
- 性状鉴别: 性状鉴别:属等轴晶系。单晶体呈立方体形,但很少见。通常呈不规则树枝状或致密块状集合体。铜红色,表面带有锖色,条痕铜红色。金属光泽。硬度2.5~3.0,具延展性。无解理。断口呈锯齿状。密度8.5~8.9。熔点1083℃。
- 显微鉴别: /
- 理化鉴别: 理化鉴别:溶于稀硝酸,加氨后溶液呈天蓝色。
药物运用
- 性味归经: 味甘,性凉。
- 用法用量: 内服每次0.3~0.9g;外用适量、研末,以水或醋调敷。
- 考证: 据《晶珠本草》记述:俗称为达美哈拉。红铜干脓,清肝热、肺热。让钧多吉说:“红铜可干涸水肿病”。本品分为上品一种、次品两种。上品为自然红铜,是地下如金一样自然生成的。现在多产于西藏拉泽和藏觉附近。次品,两种皆产自石中。经常可见丹矾和红铜为一体,只有冶炼铜矿石才能提取铜,红铜矿色黑红而硬。敲打时声音不佳,称为铁铜或雄铜。红色而软,敲打时声音悦耳,称为金铜或雌铜。铜矿石含有杂质,有毒。磨成粉,与硇砂、酒调匀,在碗中久放,溶化如胆矾,再用水洗,没有溶化的黑色质重,将其与沉淀的铜均去掉。入药时,多用铜灰。让钧多吉说:红铜灰干一切黄水病。珍宝药中,无红铜灰效力差。有时称“铜垢”是铜匠烧打铜时剥落的,能干腹水、肺脓、黄水,有利于妇女病。铜垢是铜器火烧剥落的说法是错误的。
- 制剂: /
- 选方: 方一:三味红铜汤散:红铜(炒)200g,雕鴞带骨肉(烤黄)300g,黄精(羊奶)200g。以上三味,红铜锉成细末,再与黄精、雕鴞肉混合粉碎成粗粉,过筛,混匀、即得。用于骨折愈合,一次1.5~3.0g,一日3次,煎服。 方二:怒铜散:红铜灰、犀角(以黄牛或水牛角代替)、鹿角、白檀香、紫檀香、蓝石草、甘肃蚤缀、麻花艽花、石灰华、熊胆、甘草、织锦缎、牛尾蒿、贝齿灰。功能清肺化痰,主治肺脓、肺肿。 方三:红铜灰药:红铜、硼砂、硫黄。先将红铜多次烧软、反复捶打,捶成薄如蝉翼,浸于薄酒中约2小时,除去锈垢。然后与硼砂及硫黄同时装入陶罐内,密封罐口,置烈火上猛烧,待烧至陶罐发红,罐底发白时,则已炼熟,如火力不猛,或硼砂、硫黄过少,灰药不成,必须多加硼砂,硫黄重烧。功能除风、燥湿、去毒。主治麻风病、中毒症、体内之脓血症。 方四:二十五味牛角散(加味):黄牛角30g,川木香3g,鹿角3g,肉豆蔻1.5g,紫檀香1.5g,白檀香1.5g,丁香1.5g,木棉花瓣1.5g,小豆蔻15g,木棉花丝1.5g,苏门羚角0.3g,石灰华0.9g,草决明0.3g,草果2.1g,黄葵子1.5g,红花1.8g,香旱芹1.5g,五脉绿绒蒿1.8g,诃子(去核)3.3g,西伯利亚紫堇0.6g,余甘子2.4g,牛黄2.1g,毛诃子3.3g,红景天0.3g,沙棘果膏3.6g,紫草(黄牛乳煮,煅存性)30g,绵参15g,红铜灰10.8g。以上各药共研细末,温黄牛乳送服。功能解表清热,宣肺化痰、燥湿。主治新旧肺病、感冒风热、骚热症、对肺脓肿有特效。 方五:红铜散(译音桑塔觉哇):红铜灰、铁灰、陈鹿骨炭、陈天灵盖炭、贝齿炭、诃子、红石花、芫荽子。共研细末,热症以白糖水为引调服,寒症以红糖水为引调服,可干涸水肿病。
- 注意事项: 虚弱者及孕妇忌用。
现代研究
- 化学成分: /
- 药理作用: /
- 参考文献: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