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藜
本内容旨在为您提供一份详尽的关于白藜的概览。白藜又名加奈,归类于藏药,为藜科植物白藜的干燥全草,可发汗,散风寒。
此外,还有更多关于白藜的基本信息,如基本信息、基原信息、药物运用...... 助您快速且全面地了解该药品。
- 音译名: 加奈
- 分类: 藏药
基本信息
- 中药名: 白藜
- 类别: 藏药
- 民族药名: 加奈
- 民族药名出处: /
- 药材来源: 为藜科植物白藜的干燥全草。
- 出处: /
- 功效: 发汗,散风寒。
- 主治: 治皮疹。
基原信息
- 来源生物拉丁名: Chenopodium album L.
- 药物分类: 植物药
- 来源生物形态: 一年生草本,高30~50(100)cm。茎直立,从基部分枝,枝条开展或斜上升,表面具条棱,有时带紫色。单叶互生,叶片菱状卵形或卵状披针形,先端钝尖,基部楔形,边缘具不整齐锯齿,常在中下部成浅裂片,表面无粉,幼时常带紫红色粉,背面被白粉;叶柄长,常为叶片长度的1/2;叶向上渐变小,边缘趋于全缘。花两性,数朵簇生于叶腋内,在枝上部排成大型或小型的穗状圆锥花序,不具苞片和小苞片。花被片5,分离,卵状长圆形或椭圆形,背部有绿色隆脊,边缘膜质,雄蕊5,长于花被;柱头2。胞果卵形,果皮膜质,与种子贴生;种子横生,双凸镜状,直径1.2~1.5mm,黑色,表面有浅沟,胚环形。花果期5~10月。
- 来源生物资源分布: 生于海拔2200~4200m的田边、路旁、河滩。分布于西藏、青海、甘肃、四川、云南;中国其他省区亦有分布。
- 栽培与养殖: /
- 代用药: 除上述种外,同属植物大叶藜Chenopodium hybridum L.、市藜 Chenopodium urbicum L.的干燥全草也可作本品入药。
- 采收加工: 盛花期,采集全草,洗净,晾干。
- 炮制方法: /
- 性状鉴别: /
- 显微鉴别: /
- 理化鉴别: /
药物运用
- 性味归经: 味甘、微辛,性温。 《晶珠本草》:味甘、微辛。 《藏医百科全书》:味甘、微辛,性温。
- 用法用量: 配方用,6~9g。
- 考证: 《晶珠本草》记载:奈吾发汗治诸病,分为加奈、握奈两种。加奈又分两种,一种生长在庭园中,称为云恰多居尔,汁液可染色;另一种形状与握奈相似,茎红色,向上生长。握奈的叶、茎匍匐地面而生长。加奈红色,涂在纸上,可将纸染成朱红色;握奈性如水,用握奈去擦,即可擦去染上的红色。《形态比喻》记载,加奈红色,握奈蓝色。让钧多吉说:奈吾发散风寒。《如意宝树》记载:加奈生长在庭园中,茎状如西伯利亚蓼(藏药名:曲玛泽),功效祛风,治感冒。《晶珠本草》记载:加奈生长在沼泽、沙滩、灰堆旁。根、茎红色;叶红色,很厚,圆形,种子饱满,状如甘露珠,功效可治诸病。握奈生长在田间,青色,叶状 如玉扇,叶背有露状粘液,味甘、微辛,内服治疮伤,与磁石配伍内服、外敷,可退入骨簇头。 据查证,各地藏医均以黎科多种植物作奈吾入药,一般以茎直立或匍匐来区分加奈和握奈。白藜生于河滩、路边,茎具棱带紫色,叶近卵形,这些特征与《晶珠本草》关于加奈的记载有相似之处。灰绿藜生于村边、路旁,茎平卧或外倾,与《晶珠本草》关于握奈的记载有相似之处。但白藜和灰绿藜两者的性状与《晶珠本草》关于“加奈红色,涂在纸上,可将纸染成朱红色,握奈性如水,用握奈去擦,即可擦去染上的红色”的记载不符。有待进一步考证。
- 制剂: /
- 选方: 安息香、马勃、喜马拉雅紫茉莉、白藜。粉碎成细粉,混匀,用红花、牦牛尿泛丸,干燥,即得。可解转化毒症。用童便送服,每腋3g,每日2~3次。
- 注意事项: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