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苞筋膏草
本内容旨在为您提供一份详尽的关于白苞筋膏草的概览。白苞筋膏草又名森斗合,归类于藏药,为唇形科植物白苞筋骨草的全,可清热解毒。
此外,还有更多关于白苞筋膏草的基本信息,如基本信息、基原信息、现代研究...... 助您快速且全面地了解该药品。
- 音译名: 森斗合
- 分类: 藏药
基原信息
- 来源生物拉丁名: Ajuga lupulina Maxim.
- 药物分类: 植物药
- 来源生物形态: 多年生草本,高18~25cm,须根系发达。茎粗壮,直立,四棱形,具槽,沿棱及节上被白长柔毛。叶对生,叶片纸质,披针状长圆形,长5~12cm,宽2~3.5cm,顶端钝或稍圆,基部楔形,下延成柄,边缘疏生波状圆齿或近全缘,具缘毛,上面无毛或被极少的疏柔毛,下面仅叶脉被长柔毛或仅近顶端有疏柔毛;叶柄具狭齿,基部抱茎,边缘具缘毛。穗状聚伞花序由多数轮伞花序组成;苞叶大,向上渐小,淡黄色,黄白色或淡白色或淡紫色,卵形或阔卵形,长3.5~5cm,宽2~3cm,先端渐尖,基部圆形,全缘,上面被长柔毛,下面仅脉上或顶端被稀疏柔毛;花梗短,被长柔毛;花萼钟状或略呈漏斗状,长7~9mm,基部前方略膨大,具10脉,其中5脉不甚明显,萼齿5,狭三角形,长为花萼之半或稍长,整齐,顶端渐尖,边缘具缘毛;花冠白色或黄白色,具紫色斑纹,狭漏斗状,长2~2.5cm,外面被稀疏长柔毛,冠筒基部前方略膨大,内面具毛环,从前方向下弯,冠檐二唇形,上唇小,直立,2裂,裂片近圆形,下唇延伸,3裂,中裂片为狭扇形,长约6mm,顶端微缺,侧裂片为长圆形,长约3mm;雄蕊4,2强,着生于冠筒中部,伸出筒外,花丝被长柔毛或被疏柔毛,花药肾形;子房四裂,花柱较雄蕊略短,柱头2浅裂。小坚果倒卵形,背部具网状皱纹,腹部中间微微隆起,果脐明显。花期7~8月,果期8~9月。
- 来源生物资源分布: 生于海拔2000~4500m向阳山坡、灌丛林缘、草坡。主产于青藏高原的西藏、青海、甘肃和四川;河北及山西也有分布。
- 栽培与养殖: /
- 代用药: /
- 采收加工: /
- 炮制方法: /
- 性状鉴别: 性状鉴别:根细而多,类白色或淡黄白色,易折断,断面不平整。茎四棱形,扭曲不直,长18~25cm,沿棱及节上被白色的长柔毛,断面中央有一个小圆孔。叶片多皱缩,破碎;完整叶片呈披针状长圆形,长5~12cm;苞片大型,淡黄色或黄白色,皱缩;花萼漏斗状,具10脉;花冠狭漏斗状,类白色或淡黄色,具紫色斑纹;雄蕊4,2强,着生冠筒中部。气清香,味苦。
- 显微鉴别: 显微鉴别:1.茎横切面:表皮细胞1列,细胞切向壁加厚。下皮细胞1列,细胞较表皮细胞小。表皮细胞5~12列,细胞圆形或椭圆形,多胞间隙。角处厚角组织细胞较皮层细胞小,四角有4个大的外韧维管束。韧皮部窄,筛管群可见。形成层明显。木质部稍宽,有1~2列射线穿过。导管呈1~2列的径向排列。髓部多成空腔。2.叶横切面:表皮细胞1列,外背毛腺体,细胞壁加厚。叶内为海绵组织,有较多的通气道,细胞圆形或椭圆形。中脉和侧脉向两面凸起,薄壁细胞圆形或椭圆形,多裂隙或胞间隙。维管束稍大,导管多径向排列。 粉末鉴别:灰绿色。非腺毛众多,多细胞,直径19~50μm,顶端钝尖,壁厚。导管具梯纹、网纹和螺纹,直径10~30μm。纤维状细胞常见,多碎断,直径15~20μm,壁厚少纹孔。石细胞少见,长43~131μm,直径31~69μm。
- 理化鉴别: 理化鉴别:1.取本品粗粉2g,加乙醇20ml,置水浴回流10min,滤过,取滤液点于圆形滤纸上,用石油醚-乙酸乙酯(95∶5)展开,以5%香荚兰醛浓盐酸显色,可见圆点周围有紫红色环。 2.取本品粉末2g,加乙醇20ml,置水浴上回流10min,滤过,取滤液1ml,加浓盐酸4~5滴及少量镁粉,水浴上加热3min,产生紫色。
药物运用
现代研究
- 化学成分: /
- 药理作用: /
- 参考文献: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