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花蒲公英
本内容旨在为您提供一份详尽的关于白花蒲公英的概览。白花蒲公英又名哇库尔嘎保,归类于藏药,为菊科植物白花蒲公英的干燥全草,可清热解毒。
此外,还有更多关于白花蒲公英的基本信息,如基本信息、药物运用、现代研究...... 助您快速且全面地了解该药品。
- 音译名: 哇库尔嘎保
- 分类: 藏药
基本信息
- 中药名: 白花蒲公英
- 类别: 藏药
- 民族药名: 哇库尔嘎保
- 民族药名出处: /
- 药材来源: 为菊科植物白花蒲公英的干燥全草。
- 出处: /
- 功效: 清热解毒。
- 主治: 治培根木保病、瘟病时疫、血病、赤巴病。
基原信息
- 来源生物拉丁名: Taraxacum leucanthum (Ledeb.) Ledeb.
- 药物分类: 植物药
- 来源生物形态: 多年生草本,矮小,具乳汁。叶基生,叶片条状倒披针形,近全缘至浅裂,少有为半裂,长(2)3~5(8)cm,宽2~5mm,无毛。花葶长约2~6cm,疏生蛛丝状毛,在花序下的较密,或可无毛;头状花序较小,直径24~30mm,花通常白色,稀淡黄色;总苞长9~10mm,干后变淡墨绿色或墨绿色,外层总苞片卵状披针形,稍宽于至约等宽于内层总苞片,具宽膜质边缘。瘦果的果体倒卵状长圆形,枯麦秆黄色至淡褐色,长(2.5)3.5~4mm,上部1/4具小刺,顶端突然收缩,锥体小而不显著或至长0.3(0.7)mm,喙较粗壮,长2.5~3mm,冠毛长5~6mm,污黄色或略带淡红色。
- 来源生物资源分布: 生于海拔4000~5200m的山坡湿润草地、沟谷、河滩草地以及沼泽草甸。分布于西藏、青海等省区。巴基斯坦、印度西北部、前苏联也有。
- 栽培与养殖: /
- 代用药: /
- 采收加工: 开花前或刚开花时连根挖出,拣净杂质,晒干。
- 炮制方法: /
- 性状鉴别: 性状鉴别:本品皱缩卷曲成团。根长,单一或分枝,表面灰黄棕色,曲皱。叶多皱缩破碎,完整叶片条状倒披针形,浅裂或半裂。花白色,花葶被丝状毛,头状花序小,总苞墨绿色,具膜质边缘。瘦果枯麦秆黄色,倒卵状长圆形,上部具小刺,冠毛污黄色。气微,味微苦。
- 显微鉴别: /
- 理化鉴别: /
药物运用
- 性味归经: 味苦、微甘,性凉。 《晶珠本草》:味苦、微甘。 《藏药配方新编》: 味苦、甘,性凉。 《新编藏医学》:味苦,性凉。 《藏医百科全书》:味苦,性凉。
- 用法用量: 常配方用,6~9g。
- 考证: 历史记载详见哇库尔那保(蒲公英)。哇库尔嘎保即本品,系哇库尔白色的一种。前记载本品与哇库尔那保的区别在于花白色,叶细深裂,正与本品性状相符。但蒲公英属植物多为黄色花,白、红花者少见,本品花白色,西藏、青海等地均有分布,故将本品归入,以供参考。
- 制剂: /
- 选方: 七味麻黄散:麻黄250g,白花蒲公英根150g,苦荬菜150g,独活叶175g,冷蒿175g,珠芽蓼150g,小檗皮175g。粉碎成细粉,混匀,即得。功效止血。用于鼻出血,子宫出血,血管破裂,胃木保病。口服每服3g,每日2~3次。
- 注意事项: /
现代研究
- 化学成分: /
- 药理作用: /
- 参考文献: /
